宣镇总兵杨国柱领十骑精锐被鞑贼堵截在后,他随机应变领众人脱离大队,径往西面奔去。 所有的人都以为,杨国柱是审时度势,见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才选择了向西边突围,但其实另有隐情。 他率领麾下五百家丁亲军与多尔衮所部鞑贼已激战半日,无论众将士或他们胯下战马,都未得休息,反观鞑贼,却能倚仗人马众多之优势,轮番出战,交替歇息。 现今深陷鞑贼重围,几番激战,伤亡近半,却仍不得解,且援军又迟迟不见,人困马乏之下,定必难于支持许久。 杨国柱心中虽然已经做好了沙场捐躯的准备,但却不能不为麾下的将士们考虑,尤其是刚才奴酋多尔衮的话语,更进一步促成了他的这个想法。 就在刚才的一瞬间,杨国柱猛然想到,多尔衮其意多在自己,意图劝降不成,必定还想将自己活捉生擒。 否则早就全力进攻,若真那样,就算不能将自己所部兵马尽歼于此,但至少此间战事也早结束了。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判断,杨国柱遂决定铤而走险,以自己为诱饵,引清军全力追击自己,如此必定会减轻黄保忠那边的压力,或许他们那二百多将士还能突围回去。 杨国柱所料不差,多尔衮其意确实是在他的身上,但杨国柱却低估了多尔衮的谋略与狡诈。 直到此刻,望着前方丘陵上那三百余鞑贼精骑,他才深深体会到多尔衮的狡猾,但已别无选择,此时此刻,也只能硬刚了。 正所谓:“将军百战身先死,沙场驱奴无归期!” “宣镇威武,大明万胜!” 杨国柱发出最后的怒吼,鼓舞着身边的亲军将士们策马当先冲向那三百虏骑。 “……威武……万胜……” 虽然加上杨国柱也才只有堪堪十一骑,却也吼出了气势,他们就犹如十一只能吃人的老虎猛兽般,冲向了鞑贼。 与此同时,在远处的山岭上,郭英贤也看到了杨国柱所部兵马,正策骑急奔赶来与他相汇合,只不过,杨国柱此时却还不知道罢了。 即使以十一骑对冲满洲正白旗清军三百精骑,杨国柱与众家丁们的脸上也没有丝毫惧色,他们目光坚毅,浑身上下都透出一股凶猛。 杨国柱的虎枪早已挂回到德胜沟上,此刻,他右手握着弓箭,正以左手提缰控马快步迎着那三百清骑而去。 他身旁谭震林和另外四名骑士擎着三眼铳,此外,还有三名骑士也握弓持箭,余下两人则是长刀和狼牙棒在手。 他们十一人结成紧密的一列骑阵,杨国柱居中,左右各有五名骑士,就算明知此去注定九死一生,却无一人退宿。 而对面的正白旗清军却散得很开,三百虏骑各自散开成一个大大的扇形,他们两翼各有一百左右的骑兵,已经提前加速急奔,就像两只长长的触手一般,要将杨国柱等人兜围在其中。 清军虏骑似乎并不急切,他们正面的骑士只是慢步而进,在杨国柱的正对面也是约一百清军骑兵,他们互相交错成两列横排,半数以上都是张弓搭箭,策在战马上瞄着杨国柱等人。 眼看双方越来越近,杨国柱大喝:“加速,变袭步,正前方鞑贼,杀!” “杀……” 众人发一声齐喝,便疾冲而上。 谭震林有心保护杨国柱,他在此之前就已开始加速,如今明显超过杨国柱一個马头,冲在最前。 “嗖…嗖……嗖嗖……” 箭矢飞射,“叮…叮叮…”之声四起,他们都穿着铁制盔甲,即使被箭矢射中,只要不在眼耳口鼻等要害之处,大多不会致命,甚至都不会影响战斗。 比如,南宋名将杨再兴,当年凭一杆铁枪,率领三百岳家军将士在小商桥大战金兵十二万,奋力杀死二千余名金兵,更阵前刺杀万户长撒八孛堇,其余千户长、百户长一百余人。 而其时金兵箭来如雨,杨再兴的身上每中一枝敌箭,便随手折断箭杆再战,最后因战马陷于小商河泥中,这才力战殉国。 此战后,金兵找寻到杨再兴的尸身,经焚烧后,竟然烧出铁箭头足足二升有余,可见其中箭之多。 由此可见,身披铁甲对于弓箭的防护还是很有效的,杨国柱的身上也挂着十来支箭矢,只有胸前的几支箭矢被他折断了箭杆,以免影响到骑射和搏战。 杨国柱瞧准时机,左手松开马缰,双脚踩稳马镫,用双腿控制战马尽力跑得稳些,这才张弓搭箭瞄向对面一名清骑的头面,“嗖”的一声,射出第一支箭矢。 “啊!” 杨国柱身侧一名骑士被鞑贼射中咽喉,虽有顿项防护,怎奈距离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