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办喜事(1 / 3)

国潮1980 镶黄旗 2177 字 4个月前

十里红妆,明灯千盏,古风汉韵的传统婚礼尽显雍容华贵。

鼓乐响起,鸾凤和鸣,中式婚礼的喜庆吉祥是千百年的沉淀。

凤冠霞帔金缕钗,鬓髫梳头宫样妆,新娘在被挑下盖头的一刻足以艳惊四座。

循古礼,拜天地,敬高堂,许下庄重的誓言,举案齐眉至鬓白。

这就是中式婚礼的魅力。

华丽庄重且又富有格调。

伴随着阵阵欢声笑语,伴随着一声声的掌声和喝彩。

从天坛公园的老园长出任主婚人开始宣读结婚证书,到新郎新娘给堂前端坐的双方长辈亲人敬茶,再后由各个有身份的宾客致贺词,直至礼成。

一切婚礼流程都喜气洋洋,热热闹闹,妥妥当当的。

宁卫民和松本庆子在各界友人,中外嘉宾的见证下,在无数人的羡慕和神往中,在摄像机的拍摄记录下,相当风光且顺利地完成了他们婚礼仪式大典。

由霍延平亲自所写的书法作品“两岸情缘鹊鸣佳七,天缘巧合美满幸福”,成了寄托着现场所有人对于这对中日佳偶,跨国姻缘的美好祝福。

而作为全国首例跨国婚姻的当事人宋华桂和万曼的现场演说,以及他们共同赠送给宁卫民和松本庆子的同心结壁挂,更是成为了此时此地最应景,也最有意义的新婚贺礼。

不说要说实话,这些其实不算得什么。

因为霍延平私下里对宁卫民交代的几句话,才是让他远超预期的惊喜,是他今天这场婚礼中最大的收获。

“卫民,春晚的事儿情基本谈好了。上面对你促成此事很是感谢啊。你这次的功劳不小。只是可惜,这件事还需要继续保密,不便宣扬,和我同来的那位,是没办法留下来喝你的喜酒了。不过你也不要失望,这副字是他送给你,也算是一件贺喜的礼物吧。另外人家还托我带句话给你,如果在国内经商如果遇到什么政策上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去请教他,他愿意替你解惑。”

华夏的语言之深奥,恰恰在于说话留有分寸,许多事都尽在不言中。

宁卫民应声谢过之后,就假借上厕所找了个机会脱身,先去没人的地方把这幅字卷偷摸打开。

只一眼,发现这幅字的赠言是“族茂麟趾,宗固盘石”八个字,他就忍不住心头狂喜,什么都明白了。

要知道,这可是子孙满堂,宗族昌盛的贺语。

能说出这话的人,这得多大口气?多大的份量?

而且这幅字的价值不但有落款,还有名章,这就是正儿八经的承诺啊。

说白了,这幅字的价值完全不是能够以金钱来计算的东西。

要找个贴切的词来形容,恐怕那就只有“铁卷丹书”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象征性的东西。

宁卫民可不会认为自己可以随便作了,到处可以横着走。

也没打算真舔着脸去找人家提什么过分的要求。

因为他知道,克制不住的贪心才是取祸之道,就是真的铁卷丹书不也没保住柴大官人嘛。

但最起码的,凭着这玩意,只要他本本分分,合规合法做买卖。

别说在京城了,就是走遍全国各地,也是不会有人故意难忘他的。

像民营商人最恐惧的那种无妄之灾,他是不用担心会落自己头上了,这应该算是能让百鬼惊慌回避,专克魑魅魍魉的护身法宝了。

从这一点上来论,哪怕最后拍这电影《摘金奇缘》就是一分钱收不回来,他都认为值得!

那他还能不美吗?

所以等他在回到席间开始敬酒的时候,他的笑纹都克制不住了。

动不动就咧嘴,看上去毫无来由的想笑,让几乎所有人都误以为他是为了今天的风光,终于当上新郎官儿在臭美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一天本来就是众乐乐的日子,还别看宁卫民美,这天的宾客们又何尝不美呢?

不为别的,好吃好喝,好热闹看,还有回礼可收。这谁还不开心呢?

先说这吃,京城人都懂的,所谓“办喜事”这个“办”字,就是暗指设宴而言。

无论婚丧嫁娶,包括贺寿,只要不预备酒饭招待亲友,就不能撒帖子请人,更不能收受亲友们的现金性和实物性的礼物。

其礼仪活动再多,再大、再隆重,也叫做“不办事”。

说白了,吃喝才是一切庆贺活动的主要内容。

在过去这叫“咬头儿”,比如出份子的人一回到家里,没去的人必要询问,“今儿预备的"咬头儿"怎么样啊?”

如果出份子的人回答,“不错,这预备的真够"硬整"的。这棚事办得呱呱叫。”

就是说办事的主家预备的饭菜很实惠,足够让宾客满意。

如果说,“哎,别提啦。连卖盐的都给打死啦。哪儿是为的让人吃啊。”

就是说本家抠门,预备的菜少,怕不够吃,只好让厨子把菜做的格外口重,来应付事。

以上两种说法都很直率而粗鲁,但这乃是被邀人对事主这棚事的总评价。

前者,席面预备的“硬整”,无形中衬托了其他礼仪性、娱乐性的活动都好,来个全盘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