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重培养人才,在前年首届学员中就培养了22名学员,被称为我国自办近代地质学教育,系统传授近代地质学知识之始,是我国近代地质学发展的摇篮。
首批毕业生中,至少有13人被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录用,成为中国早期地质事业的开拓者、生力军。
只可惜有且仅招募培养的一届学生,后面便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放弃,让人遗憾。
如今听说程诺有从事这方面的打算,张国淦自然而然的就想请他帮着继续培养人才,毕竟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几乎涵盖了世界所有典型地形地貌,专业人才的缺口相当之大。
对此,程诺自然是满口答应。
有了这些良好的合作基础,程诺也尝试提出帮忙进行无线电电报的请求。
虽然20万看着挺多,但实际在张国淦这里,也仅仅是刚刚入眼,前面计划兴建的凤凰山铁矿预算就到了5000万。
当然了,正因为预算过大,也是导致其计划流产的主要原因。
不过张国淦为了阻止段琪瑞向日本出卖国家矿产,直接拒绝240万的重金允诺,也足以见其伟人。
几乎没有犹豫,张国淦表示只要技术上不差,他就可以将科学院的无线电技术给推上去,甚至还有相当不错的胜算。
也就是说,只要程诺这边能及时拿出产品,那么这个订单就有极大可能拿到手里。
只不过这20万么,就得做好心理准备了,里面都是什么货色,他可太清楚了。
正当两人聊得差不多了,准备分开时,张国淦突然问道:“致远,我经常看你们的《国民》期刊,上面最经常说的就是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工业化,那究竟什么是工业化呢?有了汽车、铁路这算不算就实现了工业化?”
程诺怔了怔,也没想到居然问的是这个问题,不过仔细想想,工业化这个东西确实很容易空泛而谈,对方能有这困惑也属实正常。
稍微组织下语言,程诺说道:“其实无论是铁路也好,汽车也罢,甚至包括飞机轮船,他们都是工业化,这不过只是其中的表现形式罢了,并不能说我们有了这些东西,就代表我们具备了工业化能力。
真正的工业化叫做过程的劳动分工和协调合作,分工越深,广度越广,我们的工业化能力也就越强。当然,对基础设施和综合治理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不过归根到底,工业化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在人上面。”
张国淦若有所思:“所以这也是你选择不断吸纳人才进入你们科学院的原因吗?”
程诺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