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 薛家父亲114 清算甄家(1 / 3)

这如同一道晴天霹雳一般, 撕开了朝廷和内宫大变的惊涛骇浪。

太上皇锦衣玉食,享受着天下最好的医疗和生活条件,退位后, 又不用劳心劳神了,尽可以安心修养。而且, 他又不是到了真正油尽灯枯的年纪,太医都要按时请平安脉的,骤然中风, 严重到病卧在床, 不能言语, 这可是极震动的大事,朝廷和宗人府都不能等闲视之

首先要追究的自然是太医院和大明宫伺候太上皇宫人们的责任。

为表对太上皇的尊重,大明宫一向是地位超然的, 并不在皇后的管辖之下。太上皇的衣食住行,各种事务, 都是甄贵太妃一手管着,太上皇的用度也远超过泰安帝。

以前忠顺亲王还为此愤愤不平过, 但现在, 他却很感庆幸,这样一来,便可以把他们兄弟俩完好地摘出来了。

太医院那是失职的大罪,专门负责太上皇的几位御医都逃不过,眼见着要被送去诏狱问罪, 并连累家人, 再也顾不得了,都纷纷开口揭开内幕。

太上皇晚年笃信道术,开始只是召了些道士前去大明宫论道。慢慢的, 便禁不住长生不老的诱惑,走上了许多帝王炼丹服药的老路。

起初,道士们炼制的丹药疗效显著,太上皇服用之后,觉着精神焕发,身体也康健了许多,极为高兴,重赏了道士们,对引荐了那些道士,为他立下了功劳的甄贵太妃更是大加赞扬,赏赐无数。

身体会产生了抗药性的 。慢慢的,这丹药也不那么管用了。道士们为了赢得太上皇的宠信和赏赐,便偷偷地一再加大了药量。

最后,终于越过了警戒线,太上皇的身体一朝崩塌,步上了那些沉溺于炼丹服药前辈皇帝的后尘。

御医们为了开脱自己的罪责,还招认,他们也曾苦口婆心地劝说过太上皇,要保养身体,适宜细水长流地进行药补食疗,丹药乃金石之物,服用多了,必会危害身体,不可饮鸩止渴,贪一时之好

无奈,太上皇不听啊,那些道士走的是甄贵太妃的门路,他们太医院哪里能抗衡得过

据理力争的洪老医官也因此得罪了甄贵太妃,被逼着提前告老还乡,众人见德高望重的洪老医官都落到如此结局,都噤若寒蝉,再不敢进言了。

毕竟,太上皇又不是自家老父亲,没必要为他牵肠挂肚地忧心。再说了,那不是甄贵太妃做主的么,天塌下来也有她顶着呢想来,皇上也未必不愿见此情形的,呵呵

事关皇家秘闻,泰安帝立即命令封锁消息,对外只宣称太上皇身体欠安,在大明宫静养。而后秘密锁拿那些炼丹的道士,在宗人府的见证下,命太医院检验了那些丹药,确认是对身体有害的。

这就足够了,无论太上皇是身体本就命该如此也罢,耽于声色引发的也好,泰安帝理所当然地把这口黑锅盖在甄贵太妃身上。

但为了皇家名声着想,更重要的是担心太上皇恢复过来后不好交代,泰安帝只让人暂且软禁了甄贵太妃,阻隔了她与外界的联络,又传出话去,道太上皇要闭门静养,由甄贵太妃伺候在侧,旁人不得擅自惊扰。

宗人府也默认了泰安帝的安排。之后 ,各位王爷进宫来探望,也只能是在内侍们的监视下,略看了看,叩几个头,表一表对太上皇的孝心便罢了。日子久了,众人见太上皇一直还是这样情形,不见好转,也就逐渐心淡了,再殷勤孝敬,太上皇也不知道是不是,那还跑什么

忠安王夫妻也进宫探望过,但在泰安帝安排下的重重监视下,甄贵太妃也寻不到机会和她们说明白真相。大明宫都换了一拨人手,她的心腹都被换了个彻底。再说,她也自知自己脱不开干系,不敢再惹怒了泰安帝,只能盼着太上皇恢复过来,她才能化险为夷。否则,泰安帝要问她的罪,谁也说不出什么来这样的大罪,别说她只是个太妃,就是太上皇后,也是担不起的

所以,甄贵太妃伺候太上皇是万分的诚心殷勤,每日里虔诚祈祷太上皇早日恢复过来。但她却不知,泰安帝不久便问了太医令,太上皇恢复的希望很渺茫。当然,泰安帝也让他竭力效命,呃,要怎么让这希望变得更加渺茫些,当然,要不着痕迹的

但山雨欲来风满楼,太上皇这一病倒,许多人顿时失去了依靠。众人也很敏锐地想到,万一太上皇有个好歹,那甄贵太妃就再无往日的尊荣和靠山了。

那么,在江南显赫了很多年的甄家,可就要有麻烦了

这一世,希望贾家没有利欲熏心,帮着私藏甄家送出的家财吧,那样,贾家就又多了一层罪薛淞见着朝堂的变故,心中默默地想道。

事态就如书中所写的一般发展。太上皇病倒的几个月后,朝堂上就有人开始弹劾甄家在江南称霸一方,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种种贪赃枉法之举,人神并愤,大家都很识时务,附议的臣子越来越多。

泰安帝立即采纳了朝臣的建议,委派忠顺亲王暨刑部、户部的一些官员去江南详查,薛淞也因其算术能力出色,通晓实务,被纳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