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5 轻重缓急(1 / 3)

武勋们有着武勋的一些想法,实际上和朱允煐看似没有太多的关系,他只需要做好皇帝的本分就好。其他的事情,也不需要朱允煐在这些事情上太过在意了。 在皇帝的位置上,朱允煐需要做好自己应该做好自己的本分。而那些个武勋们,在他们的位置上自然也不能坐享其成,他们在享受着荣华富贵的时候,也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各司其职,这就是朱允煐现在的一些要求,说起来也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回事而已。 现在就有不少人在努力,比如说李景隆在努力的尝试着想要去让皇太子殿下了解一些事情。 虽然小小朱还算是有些天分,起码比起朱允煐有天分,这很有可能是一个武皇帝。但是大家其实也明白,小小朱也就是相对来说有天分而已,不代表他就可以成为惊才绝艳的一代军神。 更何况年龄、见识有限,所以一些个比较高深的东西,小小朱也是很难理解的。 “表伯,这么说来武勋考评,也就是个过场了?”小小朱很不高兴,说道,“武勋都是沙场建功,都是统领千军万马,这骑射功夫,哪能这般含湖!真要是咱说,好些人坐在马背上,也就是不摔下来,这还如何去统帅军卒!” 对于小小朱的不高兴,李景隆耐心的解释着说道,“殿下,历朝历代,也都有武勋在天下呈平后怠惰不堪,不少武勋也要失去血性。蒙太上皇陛下、陛下隆恩,念宿将有功蒙荫子孙。” 小小朱好像明白了,说道,“咱也明白,曾祖和父皇就是要给那些武勋好处,他们于国有功,咱自然不能小气。他们有大功,咱就筹功。只是他们的子孙不成器,那也不叫个事。算了,咱不管这些,咱去盯着就好。” 李景隆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当今天子就是年少时好武。只是当今天子有宿慧,所以很多的道理也都是明白,根本不需要其他人去提醒,当今天子就能明白。 可是现在这位太子殿下,哪怕两代帝王言传身教,可是有些道理未必能够完全理解。 所谓的武勋考评,这还真的不是什么武举,不是要去挑选武将之类的。 李景隆这个时候继续说道,“殿下明鉴,武勋考评虽多有宽宥,只是武苑进修才是根本。国朝勋贵子弟有出息者,多要入武苑,方能出任一职、统领军马。国朝各地卫所指挥使,也多是要入武苑。武苑之重,国朝军伍根本!” 李景隆这么说肯定是夸张了一点,他自然是希望武苑的分量更重一些,毕竟他统领着武苑。 不过李景隆这么说也可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对于武苑的重要性,朱允煐一直都很清楚。甚至就是因为朱允煐明白武勋腐化的速度比较快,所以才对武苑格外在意。 富贵乡,那就是英雄冢,这一点大家实际上也都明白这一点。有些皇帝,也会担心这些事情。 大明开国三十余年,很多人也都明白依然是武贵文轻,这个整体的朝堂格局依然没有什么改变。 只是这么些年下来,尤其是科举越来越正规,涌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读书人,他们也步入朝堂、慢慢的开始占据着一些比较重要的职位,这都不是什么秘密,很多人都能看出来。 这哪里还像开国之初,动不动就有武勋就对着文臣一顿呵斥,甚至私下里还要动手之类的呢。 小小朱对于李景隆的这个回答,看起来还算满意,“那就好,下一次咱就去武苑看看。就是武勋考评,到底也是父皇定下来的规矩,可不能乱了。” 李景隆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武勋考评虽然也是有着走过场的意思,但是这也不能完全不在意。 虽然只是走过场,但是这也是需要稍微的保证以下武勋的‘底线’,不能是武勋子弟连骑马都不会啊,也不能让武勋看起来一个个的比文弱书生还要文弱,那才是真的笑话了。 朱允煐不关心文华殿的一些事情,说到底这也就是一些个小事情,不需要他多关心。 让小小朱去主持武勋考评,说到底就是一个态度,让所有人都看到大明朝的接班人,这也就足够了。只要小小朱出面就好,很多人都会明白这里面的含义。 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情,看看兵部、户部送上来的折子,这对于朱允煐来说也是更加有意义的。 高丽的战事显然不能继续拖下去,高丽那边也确实需要安排好,朱允煐不想继续在那边牵扯太多的兵力,他不想在那边继续耗费太多的钱粮,大明朝在其他方向还要用兵呢。 所以得果断一点,战事必须要在今年秋天之前结束,到时候就是大明朝的宗室过去开国、治理。哪怕到时候肯定也是需要留下一些军队镇守,但是那也就是极少数的一些兵力了,不会像现在这样有着几十万大军在高丽集结。 老朱看着奏折,笑着说道,“你啊,这一下得劳心劳力了,高丽那边好些年闲不下来了。” “那是十一叔他们操心的事情,咱不需要多管。”朱允煐笑着开口,对老朱说道,“不管是东瀛也好,或者是高丽也罢,这些个事情基本上就踏实了,咱基本上也就不要多留意,朝廷也可以收回来钱粮、兵马,用在其他地方。” 老朱有些揶揄的说道,“那就算完事了?咱记得那边的女真三部,你还憋着劲的要收拾吧?” 朱允煐嘿嘿一笑,也不是很在乎,“现在的女真三部,说起来也就是小事,不值得咱用大军镇压,他们掀不起来什么风浪。等到咱解决了安南,收拾了瓦剌,说不准再去收拾那些野人。” 对于女真三部,朱允煐确实没有什么好感,他也觉得这确实就是一个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