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 拾遗补缺(2 / 2)

成了五军都督府,就是两权分离,加强了皇帝对军权的控制,不让武将既有统兵权,又有调兵权。 英示皇帝,也是一个有权谋的,和洪武皇帝一样对于兵权看的无比重。 以后的大明朝高级将领,要是没有在武苑学习、培训,基本上是很难爬到更高的位置。皇帝亲任武苑的山长,自然也就是进一步加强对于将领的控制,军队可不能脱离皇帝的控制。 李景隆和梅殷这个时候都是感觉到比较激动的,是感觉到被重用了。 一个是皇帝的表兄,是李文忠的亲儿子。一个是老朱的女婿,最喜欢的女婿。这两位的地位当然特殊,在朝堂上也是比较地位超然的,只是现如今看来,在新皇登基后,一直都没有特别大的表现,没有太多的立功机会。 徐辉祖等人,早就后来居上了,这自然也会让李景隆和梅殷心里暗暗着急。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太上皇亲为武苑第一任山长,这个位置也说明了皇家对于武苑的重视。 而他们筹建武苑、确定武苑章程,这就是不折不扣的大事了,以后也可以在武勋这边有着更多的香火情,可以让他们的地位更加特殊,对于传家等等也有更大的裨益。 对于武苑,朱允煐确实是非常重视的。哪怕现在看起来这个军校还没有建起来,估计接下来也需要慢慢的开始完善。 但是好在朱允煐已经开始播下种子了,短时间可能是没办法收获到成效,也不一定立刻能够结出来果子,好在朱允煐有一定的耐心。 他和老朱,是为大明的基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出一些方向性的决策。 不说什么万世之策,也不说现在的政策肯定就是适应以后的变化。但是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一些政策还是比较合适的,也是可以有着一定的延续性。 只是希望以后的子孙们不要瞎折腾,不要将一手的好牌给彻彻底底的打乱。 对于武苑的事情,也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一下子确定的。武苑的选址、武苑的教员或者学生,这都是需要进一步讨论的。包括武苑的课程安排,或者武苑学子毕业后的安排等等,这也都是需要持续不断讨论的事情。 甚至包括武苑需要的物力人力,需要朝廷拨付的银钱等等,这些也都是需要讨论的。这些的话,自然也就意味着需要进一步的去完善,需要朱允煐和他手下的重臣们进一步的讨论。 本来还说想要多议论一些事情,但是现在在武苑这件事情上讨论了太久。朱允煐也没有着急,不能一下子就抛出来太多的重磅消息,接下来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呢。 内帑和国库,包括所谓的银行,这可不是全部。这一切,实际上也是朱允煐对于大明税制的一些改制。 毕竟此前的大明,对于重农抑商是执行的比较坚决。而朱允煐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对于一些政策的变动。不会矫枉过正,不过也确实需要做些事情。 再者就是对于税收的一些改变,也需要仔细的考虑创收之类的事情。毕竟老朱此前对于商税,某些意义上来说做的还不够。 既然是这样,自然也就需要朱允煐这个新皇帝去拾遗补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