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瑀生怕自己成为众矢之地,他就把火往房玄龄身上引,让大家都认为这个事是房玄龄主张提出来的,加大工作量可跟我萧瑀没有关系。 这其实真的是他多此一举了,如果他不吭声,本来也没人知道跟他有什么关系。 李泰直接就下了诏书,群臣有意见可以当面提,没意见就直接执行了。 按理说君王下诏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但是为了防止君王独断专行,做出错误的决策,大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 如果皇帝下的诏书离了谱,中书省有权不给拟诏、不给颁布;门下省有权驳回诏令;尚书省有权拒不执行诏令。 当然规矩是规矩,真正实行起来,敢跟皇帝对着干的时候实在不多,也就长孙无忌真的把皇帝的退位诏书给驳回了,其他的诏令还真没有被驳回的。 萧瑀提名道姓地把房玄龄给推了出来,李泰不由得眉心一皱,昨天你冲我叽叽歪歪的也就罢了,今天还没完没了地冲我丈人来了,这道坎你是诚心不想过去了,是吧? 李泰刚要说话,房玄龄笑呵呵地开了口:“没错,这件事我很清楚。” 房玄龄脸上不见一丝的愠怒,笑微微地看着萧瑀,又缓缓地环视了一周,说道:“昨天萧太保到东宫教导太子当以勤政爱民为首要之事,不可心生怠慢,太子殿下正是受到了萧太保的教诲才改三日一朝为一日一朝的,对吧?” 萧瑀当时目瞪口呆地傻在了原地,自己这是何苦来的?这典型的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啊。 萧瑀是想把球踢给房玄龄的,没想到房玄龄老奸巨滑,直接把球给踢回来了。 萧瑀想要暗示群臣,这个主意是房玄龄出的,他和太子是翁婿关系,他又是太子太傅,他一向主张勤政,提出这样的主意再正常不过了。 没想到房玄龄直接揭开了真相,连暗示都不暗示,直接就是明说,这事就是因为你萧瑀才出现的。 萧瑀太低估房玄龄了,换了别人或许不敢跟他硬刚,房玄龄却没有怕他的理由。 房玄龄也不傻,他一张嘴,房玄龄就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了,怎么可能任由他颠倒黑白?又不是只有他一个人长嘴了。 萧瑀也不能就这么默认了,他赶紧向大家解释道:“这可不是我的意思,我只说让太子殿下莫把心思放在音书琴画这等小道之上,仅此而已。” “多谢萧相教诲。”李泰赶紧站起来,毕恭毕敬地冲着萧瑀一鞠躬:“金玉良言学生自当铭记在心,为不荒度时光,本宫特下此诏。” 李泰非常礼貌地把这件事给定性到了萧瑀的脑袋上,萧瑀一时间有种有口难辩之感。 “萧相本有教导太子之责,提醒太子勤政也是份内之事。”长孙无忌站出来笑道:“太子下诏从今后一日一朝,各位有什么想法,只管当面说。” 金銮殿是商量正事的地方,不是扯皮的地方,长孙无忌赶紧转移了话题。 这个诏令是太子下的,因为谁因为什么下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文臣武将们到底同不同意。 房玄龄第一个表了态:“三日一朝,说起来清闲,其实余下的两日也是坐衙处理公务,有些事还得打表上报,倒不如一日一朝,有难决之事当日便可面奏。” 刘洎紧接着站出来说道:“以往在太极宫上朝路途虽近,下了朝要去衙门坐衙,一日一朝确实不方便。如今在大明宫上朝路途虽远,但是下了朝还是在宫里坐班,一日一朝确实方便得多。” 李泰在建大明宫的时候就考虑到,百官来上朝比以前路途远了许多,于是就在宫里给各个部门都建了办公室,几道墙做隔断,大家都集中在一起办公,效率成倍的提高。 若是以前改一日一朝,百官都会有意见,毕竟是人家的休息日,你折腾人家进宫,现在大家真的没什么意见,反正都是在宫里,区别就是先到含元殿打个卡呗。 萧瑀没有想到这一点,是因为他的官职太高了,三日一朝他也不是必须到场的,他完全随心所欲,可来可不来。 而且像他这个级别的官员,莫说在宫里,在宫外也没有办公的场所,有事皇帝就派人直接去他家找他了。 在他的认知里上朝还是和以前一样,从家里跑到宫里,至于大明宫投入使用之后,大家每天都在宫里办公的事,他不是不知道,只是没走心。 群臣们一个接一个的开口表态,全都是表示同意的,因为每天上朝的话,大家其实是省力气的,可以少写很多没用的奏章,有话直接就说了,解决问题的效率会更高。 大家之所以没人主动提出这个建议,不是大家没意识到一日一朝的好处,而是大家都
第1022章 皇帝骂人(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