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这个剧情世界的规则之一。 世家之所以为世家,那就是有与之相匹配的传承。这些血脉历史上出现的那些名人,都会留下一部分自己的规则印记。他们的后人所站着的起点,就远比其他的庶族寒门不知道高上多少。 就如琅琊王氏,世人只知“王与马,共天下”,又哪里知道这个第一望族的传承浑厚到什么程度? 王氏家族源于黄帝,乃是周王室姬姓的嫡系传承。当初周桓王二子王子成父避“子克之乱”奔齐,经名相管仲举荐为齐桓公大司马,算是这个家族王姓的始祖。 然后在秦汉,前有秦王翦王贲父子助秦剿灭六国,后有汉王吉、王骏、王崇、王遵、王音、王融七代辅佐两朝刘氏,代代皆出英杰! 入魏晋以来,开挂的家族继续一路狂飙:王融有二子曰王祥王览。前者是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的主人公,后者是二十四悌里王览争鸩的主角儿。王祥不但以孝闻名,更是在曹魏历任大司农大司空太尉,封爵睢陵侯。入晋后拜太保进位睢陵公,晋武帝司马炎给他的待遇是“其赐几杖,不朝,大事皆谘访之”。 王览的成就稍差,那也是光禄大夫这样的高官,而且人家的儿孙更争气。 王览有子六人:王裁官抚军长史主军政,王基官治书御史主刑法,王会官侍御史主监察,王正官尚书郎主政治,王彦官中护军主军事,王琛官国子祭酒主教育,几乎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所有重要官职。 到第三代的时候,王导任司徒,大司马,太傅,中外大都督,丞相;王含任光禄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王敦任侍中、大将军、江州牧,扬州牧;王舒任湘州刺史,将军、都督、持节,封彭泽县侯,追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王邃任平西将军;王廙任南蛮校尉、荆州刺史,追赠侍中、骠骑将军;王旷任淮南太守,丹阳太守;王彬任尚书右仆射,追赠特进、卫将军,加散骑常侍;王棱任豫章太守,广武将军;王侃任吴国内史。 如果仔细去看,这个家族最变态的地方在于从公元前七百年到公元后三百多年这千余年的时间中,几乎历代都是或大或小影响历史的人物存在,家族传承从未断绝。 千古第一望族绝不是浪得虚名! 吴郡朱氏仅仅出过一两个历史名人就有如此的本钱,琅琊王氏或者说王羲之家到底有多少规则传承下来,这根本就是赵高不敢去想象的了。 “怎么办?”共享了部分信息的方静姝沉默了片刻,语气由原先的镇定胸有成竹转向于犹疑。 眼前的这数十个“火神苗裔”的确造不成太大的麻烦,但由此透露出来的信息量却不得不让赵高有所思考和顾忌。一旦进入这个漩涡之中,想要全身而退恐怕都不再可能。 “箭在弦上,骑虎难下!”赵高给出的判断很果断,想的远比方静姝要更多。 这次朱严带过来的私军里,恰好有这种远古血脉传承的兵种绝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世界意志影响下的又一次亮肌肉和准备的后手。一旦赵高选择硬来干掉了外强中干的吴郡朱氏,那就等于和另外三家表明了态度,这就是一场不死不休的生存之战,到时必然会面对三姓加上残余朱氏的疯狂反扑。 世界意志并不傻,他绝不会再给赵高逐个击破的机会,三姓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一定会联合起来,到时赵高再想一点一点吃掉他们的势力绝无可能。 “不管怎样,先解决眼前的麻烦吧。”已经得到了想要信息的赵高收掉了赵一开启的“天命”领域,转而向着身后说道。 这是另一手底牌,乞活成军法中赵高利用自己五石散营建的强大人脉关系强行保下来的七人,以冯末儿子冯朝为首的原先豫州乞活军遗留下来的最后七人。 按照契约,这七人并不归入现在赵高的乞活军序列里,而是以独特的方法成为了兵符中的召唤兵种。他们纷纷舍弃了自己原本的名字,从冯末开始将自己称为冯大一直到冯七,成为了赵高手中除了从张巡手下得到的张一到张十八之外的另一支强大的力量。 豫州乞活军能以五百人对抗桓温的进攻,自身的实力恐怕已经接近于乞活军的巅峰,粗略估计也得是全员平均级以上的水准。这个时候五百人全数死亡将自身的经验统统赠送给了这最后的七个少年,催长出来的强度可想而知。 在“百年战争”剧情世界里,爱德华三世曾经召唤过十三骑长腿爱德华的铁血亲卫作为最后的防御力量,几乎凭借着这十三骑强大的实力就硬生生挡住了英军一轮又一轮的进攻,更是让敌对阵营的开拓者们尝尽了苦头。可此时赵高能够说,单纯从实力来看,这几名最后的豫州乞活,已经在那一十三名铁血亲卫之上。 因为这是一支强大的求生力量在最后时刻给这个世界的一次绝响,是他们对命运的最后一次抗争。 这七人,就是最后的豫州乞活! 没有了“天命”光环的影响,数十名“火神苗裔”重新回到了最初那种水乳交融的战斗状态,在近乎完美的配合下,爆发了远超本身等阶的战斗力。 以这种战斗的形态,赵高这部的乞活军现在根本没有任何对抗的能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冲向主帅。 他们和赵高的中间,只有衣衫破烂的那七个少年。 似乎在下一个瞬间,这七名少年就会被如同破麻袋一般被击飞,根本不能成为任何的阻碍。即使是喜怒不形于色的火神苗裔,面对看起来这么弱小的目标也不会倾尽全力,适当地保存好体力维持更久的战斗也是一个成熟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