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王府的三夫人原本是不敢直视皇后娘娘的, 是皇后娘娘差点撞上她们,她一惊,就忘了怕了, 到底是飞快的看了皇后娘娘一眼。
绕是如此她还是没敢看秀玉的脸,只敢去看她的衣裳。然后她还真看出点儿门道来。
皇后娘娘的箱笼里竟然还有这么不起眼的衣裳,看来是专门为了出宫准备的, 可她一年能出宫几次呢她准备这个做什么
还是说, 这些衣裳是皇上特意吩咐人准备的,就为了以后方便和皇后娘娘一起出宫
三夫人想到此处,愣是激灵灵打了个冷颤, 看来帝后感情比她听说的还要好, 三夫人想。
她带着女儿跪在此处, 既是跪给里头的妙英看的, 也是跪给这满府上下的所有人看的。
她得知这火是清韵放的之后立马就伸手给了她一巴掌。
这一巴掌打得狠,清韵的半边脸立马就肿了起来, 就连她自己的手都又疼又麻,别提多难受了。
她反复在想清韵刚才的话, 不是有意的, 实在怕极了, 没想过火会烧起来,是清颜叫她这么做的。
清韵说来说去也就这几句话, 然而听在她耳朵里就一句火是清韵放的,清颜看见了。
事实上不光清颜看见了,寻夜的小厮, 救火的护院,还有她大嫂身边的嬷嬷都看见清韵这幅狼狈不堪的模样了。
她听说这事清颜也有份时想的是一定要把她也拉下水,这样错的就不止清韵一人, 这祸,也就不用她一人担着了。
然后她就开始细问这事,这才知道她现在做什么都已经晚了。
除非她将那晚见过清韵的人全都赶出府去,不然这罪名她是洗不清的。
她哪怕是把清颜的灯笼抢过来,说那灯笼是自己的,她都还能厚着脸皮替她辩上一辩。
她一回自个儿的小院就把下人全都赶出去了,这不就是摆明了再告诉所有人,这事是她做的吗。
都这样了,她无论做什么都只会让人笑话,不如主动承认错误,求得谅解,好歹还能有人跳出来说一句清韵敢作敢当不是。
她没求着大嫂把这事在府里压下去,就是知道这事根本压不住。
不过这事府里人知道是一回事,府外人知道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她还是求着大嫂在府里下了封口令。
也不知是不是老天爷在帮她,外头关于这件事的流言越传越邪乎。
从刚开始的是意外,到后来的是有人要害她这小姑子,到最后都传出来她小姑子因为被休弃而觉得羞愧难当,已是自焚而亡了。
流言传的邪乎好呀,越邪乎谈论的人就越多,且她们大多只信最邪乎的那一则流言,事情真相就会离她们越来越远了。
自焚而亡这种事她那小姑是绝不会做的,有人要害她这种事安王府是不会让它被坐实的,因此这事到最后其实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这场大火是个意外。
虽是意外,还是得有罪魁祸首的。
这祸首不能是她那小姑子,要她承认此事是意外已是极不易了,还要她承认是自己不小心放火烧了自己,那根本就不可能。
这祸首也不能是周嬷嬷,这位嬷嬷虽说背后没站着人,到底是内务府出来的,这件事还真不能把她牵扯进来。
算来算去,这个祸首,也只能由孙嬷嬷来当了。
孙氏是她小姑子的乳母不假,看她儿子还有孙子可都在府里当着差呢,她不为自己想,也得为她儿子还有孙子想想不是。
她也不是那小气的人,只要孙嬷嬷帮她女儿把这事担下来,孙嬷嬷要银子也好,要宅子也罢,她都能给。
她想的是挺好,不过她却忘记了妙英素来就是个护短的,所以她和她女儿吃了个大大的闭门羹。
她虽然带着清韵一道来了这小院,却不打算让清韵跟着她一起进院子里去,在她看来,清韵能来,就已经是诚意十
足了,没必要再进院子。
她怎么都没想到她连院子都没能进去。
周嬷嬷往门口一站,不管她说什么,这位嬷嬷都说她那小姑子伤得有些重,大夫说了,要静养,就这一句话,硬生生的把她拦在了门外。
对这位周嬷嬷,她还真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借着这个机会,她终于能仔细看看这周嬷嬷到底是个什么模样了。
结果她看了周嬷嬷好几眼也没看清她长什么样,就记得她脸上有不少褶子了。
要是平常,这小院子她是敢硬闯,这会儿她也知道是她女儿做错了事,到底心虚,也就退回来了。
她压根儿就没想过要在院子外头跪着,是清韵先跪下的,她也试着拉清韵了,奈何怎么都拉不起来。
她觉得她来小院这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因此一个下人都没带,清韵现如今跟她差不多高了,她还真拉不走她。
这小院儿她今日一定要进去,这么想着,她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