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巾帼英雄(十四) 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2 / 2)

不是男人,还能解释是主播对他不喜,讽刺他胆小怯弱,可现在却是明言了。皇帝,一个不能人道的皇帝,赵构都能够猜到接下来自己要面对什么了!

对于赵构而言,揭穿他不能人道,是比戏称“完颜九妹”更可怕的事情。

“说回原题,南宋建立之初,宋高宗迫于形势启用主战的李纲为宰相。这个李纲可不是一般人,他是进士及第的文官,但在军事上也颇有才干,靖康元年,李纲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来犯汴京的金兵。”

“因大宋朝廷重文轻武,在巨大的国家存亡压力下,逼迫出不少善于军事的文官。比如寇准、范仲淹、庞籍都是进士及第的文官出身,也都很会打仗。奈何皇帝不仅打压武将,也不太喜欢这些文物双全的文官,却偏爱谄媚的鼠辈。”

“再说李纲,若朝廷一直用李纲守汴京,许就没有后来的靖康之乱了。但要不怎么说赵佶、赵桓和赵构是父子三昏君呢,李纲击退金兵后,徽、钦一昏君迫不及待的罢免了李纲向金人求和,并且在金人再度来犯时,派了个‘撒豆成兵’的神棍守城门,才有了那场耻辱。”

“反封建迷信真是任重而道远啊,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因封建迷信,葬送了天下。秦始皇因迷信病重时,派忠心护卫的蒙毅去求神拜佛,给了赵高之流可趁之机;汉武帝因迷信,诛了自己的三族;梁武帝因迷信逼死贤德之子昭明太子,最后被囚禁活活饿死。”

“以上都是题外话了,赵构刚登基时,为了挡住金人,一度起用李纲为相。李纲力图革新内政,挽大厦之将倾。奈何李纲有于谦之才,赵构却不是景泰帝朱祁钰,仅七十七天,李纲即遭罢免。”

“而取代李纲的是汪伯彦、黄潜善等奸佞小人。李纲一下台,呕吼~朝廷的战线又撑不住了,怎么办呀?继续南逃呗!就问,还有比赵佶、赵桓和赵构这父子三更聪明的‘活宝’吗?自毁长城的我见过不少,但如这父子三自己撤保镖的却不多见。”

“建炎三年,金兵奔袭扬州,南宋朝廷再度逃亡。御营统制苗傅与威州刺史刘正彦拥众作乱,袭杀了执掌枢密的王渊,分头捕杀了宦官,迫高宗内禅皇太子,由隆祐太后垂帘听政【注2】。”

“此时,宋高宗、太后以及其他重臣包括一些在外镇守的武将家眷皆被控制,其中就包括梁红玉母子。宰相朱胜非与隆祐太后建议派梁红玉带着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懿旨,去秀州召韩世忠勤王。”

“太后同意后,朱胜非又哄苗傅让梁红玉去劝降韩世忠。苗傅不知是计,以为朱胜非真为自己出主意,就同意了梁红玉出城。梁红玉回家抱了儿子,一夜飞驰数百里至秀州传信。韩世忠得到懿旨,会同张浚、张俊,带兵平定了叛乱。”

“宋高宗喜获自由,亲至宫门迎接韩世忠夫妇,授韩世忠武胜军节度使,后又拜为江浙制置使,封梁红玉为护国夫人,并被赐爵禄,就此开创了后世功臣妻给俸制度【注3】。”

“回想这段历史,若苗傅等人果决一点,直接弑君另立皇帝,未尝不是大宋的出路。哪怕是宋就此灭亡,没准还来得及新起一个汉室江山,来阻挡金人和蒙古人的铁蹄。然时人到底无法预测未来,也料不到后来的高宗会荒唐如斯,昏聩如斯。”

宋高宗赵构气得跳脚:……

御营统制苗傅认真思索天幕建议,如今皇帝知道他会反,他不反也要反了。且这天幕再多说一天,韩世忠未必不能与他一道拥立新帝。

此刻的韩世忠也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按理说身为武将救驾是理所应当。但要是知道皇帝是个昏君,会将大宋代入更深的泥潭——

啊,真是难以抉择啊!

对于韩世忠这些将军而言,忠君思想早已刻入骨髓,即便是这神奇的天幕,想要动摇其志,也非一时半刻。

“当然这不是太后他们的过错,他们无法预料未来。于彼时的隆祐太后、朱胜非、梁红玉和韩世忠等平乱将士而言,平稳局势,以免被金人趁虚而入才是首要。”

“再说梁红玉,若说一夜奔驰数百里搬兵救驾是牛刀小试,那黄天荡之战就是梁红玉一战惊天下了。苗刘兵变的同年冬,完颜宗弼领兵十万攻宋,韩世忠避其锋,退守江阴待金人孤军深入,对金军进行了切割,以待逐个击破。”

“建炎四年正月,韩世忠亲至秀州张灯结彩过上元节迷惑完颜宗弼。完颜宗弼恐被宋军截断归路,改由运河经镇江渡北归,却不知韩家军已暗度陈仓,8000宋军、百余战船在镇江对其翘首以待。”

“此役,梁红玉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48天。韩世忠生擒了完颜宗弼的女婿龙虎大王,但金军最终脱逃,梁红玉上书弹劾韩世忠失机纵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