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天下诸侯厉兵秣马(1 / 2)

带着仓库去三国 泠雨 1147 字 2023-02-20

讨董布告起草好后,在印刷厂连夜印刷,一下子印刷了数千份,盖上何莲的玉玺。 秦琪派出大量探马,带着讨董布告跑到各地张贴。 一下子,引起天下轰动,董卓在洛阳城中干的那些事也让天下士子、百姓完全了解。 董卓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在骂董卓道行逆施。 很多地方官吏,纷纷表示,一定要参与讨伐董卓。 老曹呢? 从洛阳城逃出,回到陈留,看到夏口的布告,马上散尽家财,招兵买马。 曹洪、曹仁二兄弟,看到老曹要办大事,马上带着家丁跑到陈留来与曹操会面。 夏侯渊、夏侯惇二兄弟也带着家丁、护卫跑到陈留,参与老曹的讨伐大/军。 其他还有李典、于禁、乐进等人,也纷纷带着家丁、护卫,有的数百人,有的带了上千人,跑到陈留投奔老曹。 老曹刺董,虽然没有成功,可是为老曹获得极大的好名声,让很多英雄好汉敬佩无比。 给老曹征招兵马,带来若干好处。 短短一个月时间,老曹征到五万多兵马,算是兵强马壮,此时正在厉兵秣马。 讨董布告上建议天下各诸侯在明年一月初聚集在酸枣,一起商量如何征讨董卓。 老曹一下子成为东道主,不断迎接赶到酸枣来的义军。 勃海郡: 袁绍逃出洛阳,老董任命为勃海郡太守,天下好多士子蜂拥而来,投奔袁绍。 一下子,令袁绍旗下拥有好多牛逼人物聚集在一起。 象郭图、荀谌、许攸、辛评、辛毗、逢纪、淳于琼、颜良、文丑等一大波牛逼人物。 可想而知,袁氏一族的号召力有多么恐怖。 要知道,袁绍只是一个庶子出身,象袁术那种嫡子出身,一旦高呼,会是什么样。 不敢想象。 袁绍看到夏口送来的讨董布告,心中郁闷无比,这种事应该是自己操作,怎么能让秦琪那小子抢先一步。 气愤啊! 要是由我来号召,名声不就是自己的了吗? 心中不甘啊! 为此,袁绍把手下人召集起来,开会商量一下,到底去不去参加讨董。 “主公,这事是大义,在大义面前,我们必须支持,还要多带兵马去参加, 争取获得其他诸侯的信任,担任联盟中的要职,才能让主公影响力放大。” 荀谌道。 “可是,这布告是夏口秦琪那小子搞出来的,本公与秦琪矛盾重重,为什么要参与呢?” 袁绍道。 “主公,讨董是大义,你与秦琪的私人恩怨在大义面前,必须让步。 要与大义为主,请主公分清楚轻重,不要本末倒置。那样会让主公得不偿失。” 许攸道。 “主公,友若、子远二人说得没错!咱们不能因小失大,一定要参与讨伐董卓, 多带些兵马,争取获得联盟一个重要职务,对主公来说非常重要。” 郭图道。 袁绍看向逢纪。 “主公,他们三人说得没错,此等盛事怎么能缺主公参加。不过,兵马可以多带些到酸枣, 勃海必须要留下勇猛的战将驻守,不能丢了勃海。勃海是主公的生存之地,不能有失。” 逢纪道。 “那你们说咱们要带多少兵马到酸枣?” 袁绍道。 “主公,想要获得联盟的主要负责人职位,兵力上必须有压倒性优势, 才会让人信服。我们勃海郡有兵马五万多人,必须要征招大量士兵。 五万是不够的,其他诸侯要是带的兵马比咱们多,咱们不好操作啊!” 逢纪道。 “主公,招兵是必须的,不过,建议不要带颜良、文丑二名战将, 让他们二人呆在勃海城继续征招士兵,为以后主公雄图霸业做准备。” 许攸道。 几名牛逼哄哄的谋士,一下子把袁绍说得心花怒放、兴奋无比,袁绍脸上笑成一朵花。 “好!咱们最好带十万兵马到酸枣,争取获得一个好的结果。” 袁绍道。 接下来,袁绍在勃海郡大力招兵买马,一下子,兵马总数超过十万以上。 袁氏影响力太大了。 百姓一听说袁绍要招兵,纷纷让儿子来参军,加入袁绍旗下大/军。 十万大/军,一天要消耗大量粮食,袁绍一个勃海郡,肯定养不活那么多的兵马。 不过呢? 袁氏四世三公不是吹出来的,影响巨大,地方太守、州刺史,很多是袁家推荐的人。 没粮食,袁绍马上给冀州刺史韩馥去封书信,韩馥一收到袁绍的信,马上送来大量粮草供袁绍大/军开支。 冀州韩馥原本不想参加什么讨董的事,看到袁绍参加,也转变态度。 别说,袁绍影响力真心大,好多地方上的官吏,看到袁绍正在积极备战。 马上纷纷征兵买马,准备参与酸枣结盟,一起讨伐董卓。 就连豫州汝南的太守袁术那个二五仔,听到袁绍要参与讨董,马上征兵买马。 傻子都晓得,袁术与袁绍二人一直不和,时常给袁绍小鞋子穿。 袁绍愿意参加,肯定不能让好处全被袁绍拿走,袁术必须参与其中,获得好处。 历史上的诸侯混乱,与其说是诸侯争霸不如说是袁绍、袁术二兄弟争霸。 开始时,袁术的势力绝对比袁绍、曹操、刘表、公孙瓒等人强大。 从地图上就能看出问题,袁术地盘扬州、豫州、兖州部分、荆州部分。 天底下最大的诸侯。 遗憾的是,袁术那个二五仔没充分发挥优势,称帝是一招臭棋,从而让袁术成为众矢之的。 最后落得个惨死的下场。 说起来,算是孙策害了袁术。 要不是孙策献出玉玺,也不会让袁术一下子野心暴棚,马上称帝。 夏口呢? 秦琪旗下文武官吏有条不紊处理工作上的事,军方在加强训练士兵。 象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 十一月底,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