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沙俄就是勇(1 / 2)

大明光复四年,公元1795年八月下旬。

此时的塞外已经入了秋。

湛蓝犹如蓝色美玉的天空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牧草已经开始渐渐枯萎,但依旧还能让秋天的牛羊们好好的贴贴膘。

阳光耀目,天空和远方的地面连成了一条线,在一片平坦像是地毯一般的大地上。

一队庞大的队伍正在滚滚向前。

最前方的是一队一队的骑兵。

他们身穿着红色的军装,和大明陆军唯一的区别就在手臂上的臂张,甚至连他们肩膀上扛着的火枪,也全部换成了大明光复二年式的线膛枪!

他们便是大明征西行营都司的四个先期组建起来的龙骑兵旅!

在今年三月份,大明大元帅府开始将大量的原清军的军官调入大明陆军军官学院“进修”的同时,也将大量年老的的老兵油子淘汰,又从原满蒙八旗,包括蒙古诸部之中拔擢了壮勇,吸收了部分原清军之中的八旗军官,同时又补充了部分从大明陆军各部抽调的军官之后。

大明征西行营都司的四个龙骑兵旅就这么成立了。

由于完全参照了大明陆军的待遇,立功受赏之后又能在明军陆军之中完成升迁,同时主要兵源也来自于原满蒙八旗的下层旗民、牧民,他们其实也没有从清朝的统治之中得到太多的好处。

因此在忠诚度方面是倒是很有保证的。

再加上补充了一部分明军陆军的军官和建立了完善的参谋制度。

这一支军队在归化城附近训练了三个多月之后就已经有那么点模样了。

他们在六月初开始出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一路北上——速度确实是不快。

但却是有原因的。

原因就在于这支军队后面那一支庞大的“游牧兵团”!

征西行营都司招募了几千名蒙古牧人,赶着超过了十万头从各部收购来的牛羊,通过游牧的方式北上。

这是完全做好了在伊尔库兹克周边打持久战争的准备了。

牧民们驱赶着牛羊一路向北,密密麻麻的牛羊像是黑黑白白的点缀在大地上上浪潮,在向北方蔓延而去。

此时在一片牛羊前进的路线的旁边。

两名身穿着大明武官官服,头戴着大明陆军阔沿钢盔的两名壮汉骑着战马一路随着牛羊北上。

靠近了才能看到。

原来这两人是当年的清军大将福康安和额勒登保。

哦,现在应该叫福康安和关登保了——福康安是富察氏,改姓福,当真是好福气。额勒登保本是瓜尔佳氏,现在改姓关,和关二爷一个姓,在大多都是三国粉的八旗子弟之中,这个姓被不少八旗羡慕啊。

“朱皇帝的算盘也打得太精了,一边放牧一边和俄国人打,连补给都不送,两万大军就从归化城北上数千里饮马翰海,这历朝历代的中原王朝,哪个要饮马翰海,封狼居胥什么的,不得掏空国库支撑后勤啊。”

福康安坐在马背上,张口就是埋怨朱皇帝的话。

“三爷,您说这朱皇帝打的什么主意?这两万兵才训练了不到半年的新兵蛋子呢,他不会是想要让咱们满蒙的子弟去送死吧?”

关登保说道。

福康安摇了摇头:“送死不至于,他要是要让咱们死,直接在归化城动手不就行了,还需要借俄国人的手?更何况,又是挑兵,又是练兵,又补充了那么多的学院官,还换装了线膛枪,花费这么大,怎么也不能去送死的。而且就算送死又如何?咱们大部分的人都在归化城那里呢。”

关登保点了点头:“说的也是,这朱皇帝也没必要做这借刀杀人的事,不过他这个算盘是真的精,有史以来古今中外,饮马翰海都是要派遣精兵强将才能干得成的事,朱皇帝倒好,把咱们这些前朝余孽稍微拾掇拾掇就赶鸭子上架了,他还真抠啊,不愧是做生意的。”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吐槽着朱大皇帝。

反正他们现在也不怎么想要求进步。

现在在军中他们也不带兵了,而是在董诰的手头下办事,做了个“管民官”,其实就是负责管理牧民,说白了就是负责养牛养羊的。

不过待遇还不错。

一品武官的待遇还保留了。

并且在此战过后论功行赏,以两人的身份应该也能得个侯爷。

福康安已经想好了。

这场战争打完了,就去中都买地建几个铺子收租。

北方太干了,福康安虽然是北方人,但也不太喜欢北方的气候,江南多好啊,江南水土养人,女子都是水灵水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