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千丝万缕(67)(2 / 2)

深度迷案 春天的熊 1512 字 2023-08-27

会得到表扬,还能像打游戏一样重新来一遍,工资也高,至少每月十万起步,并且身边都是帅哥美女,各种耍宝逗你开心,还什么都听你的,这样的工作是不是干起来精神十足?一旦听说要工作了,是不是就会和打了鸡血一样?

同样的道理,人们遵循公序良俗,以法律法规为行为准则,是因为出现违反这些社会准则的言行时,会受到批评或惩罚,这些批评或惩罚无法让人产生快感。

巴普洛夫的狗,这一实验告诉人们,如果想让一个人按照你的意志去做一件事,那么在他(她)做这件事时就给予正向鼓励或快感刺激,如果不想让人去做某件事,那就给予反向批判或消极、痛苦刺激。

这样看起来,好像还不是很牛逼。

经过长时间的条件反射的刺激训练后,人们就会不知不觉将做某件事融入到自己的日常行为,融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即便这些事在现代社会中是被禁止,是违反道德法律的。当然,前提得是,将这些被社会禁止的事项在被试验人身上进行快感刺激能真实完成。

这样一看,就很可怕了。

闻忠想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又称为人质认同综合症,是指犯罪过程中的被害人对于加害人产生情感(如同情、认同、赞赏、喜爱、依赖等),并结成融洽、友好的关系,甚至反过来帮助加害人的一种情感联结。因首次发现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起犯罪案件中而得名。

人性能承受的恐惧有一条脆弱的底线。

当人遇上一个疯狂的杀手,杀手不讲理,随时要取他的性命,人质就会把生命权渐渐付托给这个凶徒。

时间一久,人质吃一口饭、喝一口水,每一个呼吸,他自己都会觉得是加害者对他的宽忍和慈悲。对于绑架自己的暴徒,受害者的恐惧,会先转化为对凶徒的感激,然后变为一种崇拜,最后人质也下意识地以为凶徒的安全,就是自己的安全。

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条件有以下几个。

首先,受害人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随时可能丢掉性命。在这种极端恐惧的情况下,他(她)的思维认知相应地陷入混乱,或者说会出现偏差。

其次,处于封闭的空间中。这样一来,被害人除了接受加害者的思想认知,会与所有其他思想认知隔离,得不到外界讯息,同

时也会相信要逃脱是不可能的。

最后,加害者会给予受害者一些小恩小惠。比如,受害人表现好,就让他(她)吃饱,或者加鸡腿,或者满足受害人的其他一些小要求。当然,这些要求在加害者这里完全就是轻而易举的事。这样一来,受害人就会因此对加害者产生感恩心理、依赖情绪或其他正向情感。

这种症候群的例子见诸于各种不同的案件中,从集中营的囚犯、战俘、受虐妇女与***的受害者,都可能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在21世纪的现代中国,某地发生过一起地窖囚禁案。

一名男子挖了个地窖,在里面绑架了6名年轻女性,逼迫她们从事网络「***」、卖Y,为其非法牟利,并随时在她们身上发泄自己的***。简而言之,该名男子在地窖里囚禁了6名***。

中途看不顺眼,还杀了两个,剩下的四个不仅不恨他,反而为了他互相争风吃醋,甚至在被警方解救后,还选择原谅该名男子。

这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该起案件也似乎证明人类能被驯化,人性能被驯服。

当然,这只是狭义上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广义上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无处不在。

比如,一个人对你不好,而且很可能已经伤害到你,你对这人没有仇恨或报复心理,反而对其怀有好感,为其行为进行下意识地辩护,并且愿意和他(她)保持这种关系,继续受其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