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拉开的帷幕(2)(过年好!)(1 / 4)

时间一点点过去,随着命令的传出与执行,参与此役的各方面力量基本上已经就位;

120门加装了给养车厢的‘轰击者1型·改’420轨道炮,在驼鹿的牵引下南下、并三门前后相连组成炮阵,分散布置于前中后三条横向炮击轨道线之上;

600台同样进行了养分补给改装的‘破甲者1型·改’自走战车,也在收拢了各自的八条节肢后装载于轨道车南下,进入了靠近南方火山群的营地当中;

220座负责近距离控制、贴脸穿甲的‘战争古树’,在经过加装手持穿甲炮、添加养分补给体系后,也于第三批南下在火山基座就地扎根潜伏了起来;

200艘(前60+后140)‘420·5’炮艇,也在拖曳船、补给船的辅助下,在河口处待命,因为其部署后会放弃移动能力,所以只有当战场真正确定后,它们才会开始进行正式的部署。

这些武器毕竟还不是真的‘全自动’、真的‘全遥控’,它们还是需要操控员才能完成各自之使命的,

其中,‘轰击者1型·改’因为没有‘自走’功能,所以仅需要2名炮组成员分工协作,便可以完成相应的装填控制、指令接收、射界调整、攻击等一系列操作,且另需要由20只驼鹿进行攻击后的转移阵地任务;

而当三门一组合成线列炮阵时,其炮组成员可以在加设的图腾设备之辅助下减少2名,只需要4位战士便可以完成操作,但驼鹿牵引队却需要增加到50只左右;

于是,120门轨道炮被分成了40个炮击小组,共需要160名操控员、2000头驼鹿支撑其运转;

另还需要有分布在沿线的诸多固定站点、共计300名征召兵,专门负责炮弹补给、轨道炮维护、驼鹿安抚等工作。

另一边,体型更小的‘破甲者1型·改’则因具备复杂的‘自走系统’,所以需要在两名炮组成员之外,另行添置两位控制八足节肢的‘驾驶员’控制其相应的行动力,因此每辆自走战车共需要四位战士才能做到最高效利用;

此战共有600台该型号的战车参与,合计就是2400名兼任维修兵的一线操作员,需要亲临3千米以内的前线。

‘战争古树’则是某种意义上的‘全自动武器’,其核心本体便可以完成行走、攻击等所有任务,并不需要由战士进行操控。

在‘420·5’炮舰这边,每五艘炮艇将共用一个炮击指挥操作部;

该部会被建立在一艘远离阵地百多米的近岸装甲小艇上,其上共有五名战士负责完成攻击任务,200艘船共分成了40个近海炮阵,共计需要200名战士完成具体操作。

除此之外,2.5万名角蹄种雇佣兵、以及1.5万名巨魔壮年征召兵,在经过为期数月的共同训练后,此时也领着重点防护大脑与心脏的盔甲、领着充分的食水补给,进入了他们所要负责操控的牵制型术法植物当中,当起了‘植物人’。

这些雇佣兵、征召兵是需要统一指挥的,尤其是作为外来者的角蹄种更是如此;

因此,本部专门在它们内部设立了一套大而化之的管理系统,共计填补进去战士约200位,少部分负责征召兵的指挥、大部分负责雇佣兵的指挥。

········

需要知道的是,光是新增的‘420·5’炮舰,就在一年内生产了200艘,平均产量在16.7艘/月、实际定型产量高达26.7艘/月;

而定型时间更久的‘轰击者’、‘破甲者’的生产数量,按理来说更应当远不止现在这个规模。

事实也的确如此,此二型号相关的各级生产线基本定型于符文历51年末,其生产能力在51年中旬达到了最大值。

其中,‘轰击者1型’生产速度的峰值为30门/月,且保持了约36个月的全速生产;

最后约12个月的时间,则因为上下游生产线被炮艇占去了大半,所以被压制到了5门/月的产量。

可即便如此,这前后持续了四年的生产,也使得本部拥有了超过1100门的该型号存量。

至于‘破甲者1型’这边,其巅峰产量虽因节肢系统的制造难度,所以被拖累了不少进度,但也在更多力量的投入下,一度达到了20台/月的程度,且维持该生产效率共计36个月的时间;

之后的12个月,则因为与‘轰击者’同样的理由,让渡了不少上下游生产线给‘420·5’炮舰,使自身产量下降到了2台/月;

通过简单的计算可知,两个阶段合计之下本部共计生产了744台‘破甲者1型’,且全部完成了养分供给改装;

此中,有600台将在第一批次直接参与此战,剩下的近150台则作为损失补充在前线营地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