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一十一章 这样的降魔之法是不是有点太伤他(1 / 4)

从李元芳开始 兴霸天 2655 字 2023-08-25

每个朝代的烟花女子,都有不同朝代的特色。

唐朝是以坊市经营为主,鼎鼎大名的平康坊,出过许多「都知」,有主持宴会,八面玲珑的能力,还擅于写诗,甚至精通礼乐。

宋朝是以官妓为主,随着门阀世族的消逝,科举制度的发达,导致了官僚队伍的整肃,法律是禁止官员宿娼的,虽然根本止不住,但至少有限制和约束在,这个时代的词作风靡一时,名妓自然也擅长作词、唱词。

明朝则诞生出了「名妓文化」,尤其是中后期乃至晚明,开放的社会风气、娱乐化的刺激和名士群体的出现,使得一大批名妓在这时涌现,短短几十年间,先后有近一百二十位名留后世的妓子活跃在社会上,是绝无仅有的。

既然都能成为文化,这一批的名妓在艺术才能方面又有精进,诗词歌赋、绘画戏曲、琴弦丝竹,种种领域都有涉猎,不仅精湛于某一种技艺,还能融会贯通,身兼数艺,堪称真正的全才。

此时琴凤姑娘,就是全才,能诗律,善书法,精易理,通史学,让场中之人如痴如醉。

对于文人墨客来说,皮肉关系是最低级的,他们来到烟花之地,要的更多是精神上的慰藉,当然如果能同时年轻美貌就更好了,所以才貌兼备的花魁才会那么让人喜欢……

「琴凤姑娘才貌双全,理应艳压群芳,居然未曾入选花魁?简直岂有此理!」

「呵,这等沧海遗珠,今日得见,实在大幸,当浮一大白!」

相比起堂内众人的议论与惊喜,严世蕃这位纵情声色的小阁老,反倒显得格格不入,眉宇间那股阴冷之气越来越浓郁。直到琴凤来到面前,审视打量一番后,***地开口问道:「你可知《资治通鉴》是帝王之书?」

这个问题,让在场众人脸色立变。

一方面震惊于这位的大胆,但凡涉及皇家的事情都是极为敏感的,此人居然以如此随性的口气道出。

另一方面也担心琴风姑娘的应对,稍有差池,那可不是开玩笑的,若是不答,又失于得体,可谓进退两难。

琴凤同样沉默下去,就在严世蕃嘴角扬起,准备讥讽之际,这位女子却道:「资治通鉴,鉴于往事,资于治道,乃宋神宗御笔钦点,自是宋室帝书,然这份尊荣非其独享,还有两册宝籍与之齐名!」

严世蕃眉毛一扬:「哦?是哪两册?」

琴凤回答:「《太平御览》与《册府元龟》。」

严世蕃顿时点头:「有见识!」

《太平御览》,宋太宗时所修类书,初名《太平总类》,因为书成后宋太宗自称要每天读三卷,改名《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宋真宗时所修类书,「册府」是帝王藏书之地,「元龟」是用以占卜国家大事的龟,如此起名,同样是后世帝王治国理政的借鉴。

….

琴凤又接着道:「《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均撰千卷,分门别类,采摭群书,史料、典故等无所不包,《资治通鉴》仅两百九十四卷,专为治史,更为精要……」

书并不是越长越好,但相对来说,里面收录的资料自然就有多寡对比,如《册府元龟》和《太平御览》属于类书,以史料来说,有编年体,也有列传体,而《资治通鉴》则是单纯的编年体史书。

对于工具书来说,前两者更便于检索,自然也更加适合作为帝王的教科书之用,琴凤将它们拿出,作为帝王之书的旁证,这个回答既展现出了高超的见识,又不会为自身招惹麻烦,堪称滴水不漏。

严世蕃颇为满意,称呼上有了认可,却并没有放过她:「那琴凤大家通读《资治通鉴》后,有何感想?」

琴凤略带沉吟,就在严世蕃以为她会说出类似

于「以史为鉴,可知兴衰」的观念后,这位娇柔的女子却道:「旁人承诺的第一千两百一十一章这样的降魔之法,是不是有点太伤他?

事并不作数,只有自己能掌握的方为依靠,这是奴家从中所获……」

严世蕃目光大动,结合自身近来的处境,极为喜欢这句话,抚掌一笑:「好!好!能说出此番言语,是真的有了见地!」琴凤回了一礼,却没有转向他人,眼神里依旧带着几分求知之欲:「小女子一味自说,还望官人赐教!」

「那我就说说我的见解!」

严世蕃谈心大起,他确实喜欢《资治通鉴》,却好好批判了司马光一番,认为书中多所阔略,满是主观臆测,必须作补。实际上这个倒也不是特立独行的观念,而是较为普遍的认知,历史上明朝的严衍,还花了三十年时间写出一本《资治通鉴补》,「阙者补之,讹者订之」,体现出司马光是怎样对史书原文进行修改,再加以推测,为什么要那样修改。

严世蕃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