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男主极品亲娘(五十三)(1 / 3)

斗米恩,升米仇

郑家给的太多,把季克己捧得太高。

季克己本身也太年轻,忽然经历了这么多的惊喜,心就飘了。

赵青云在跟季克己同行的第一天,就发现了他的状态不对。

这人,很危险啊。

已经一脚踩在了悬崖边儿上。

若是能够及时醒悟,或许还有救。

可若是继续得意忘形,就会一脚踩空

这样的人,赵青云暂时还不想接触。

不是人品不好,而是不够清醒,不够聪明

赵青云早已不是当年的单纯少年,他的世界也不是非黑即白、是非分明。

人品好与不好,反倒并不重要。

关键还是要聪明

“走吧”

赵青云跳上自家的马车,对着车夫说了一句,“去平康坊”

京城一共一百零八坊,平康坊是出了名的“红灯区”,但国子监也在这个坊。

所以,许多读书人,或是赶考的举子,都会来平康坊。

赵青云是个走一步看三步的人。

既然决定要来京城参加春闱,也会提前做准备。

一个多月前,他就让堂兄赵青阳先行一步来到京城。

考察东西二市,寻找合适的房舍。

京中有恩师唐先生的家人,赵青阳也不算人生地不熟。

赵青阳非常能干,在河阴县这几年,也历练出来。

来到京城后,有了唐家的帮忙,不到半个月,就买到了合适的院落和铺面。

房子就在平康坊,一处三进的院落。

“是”

车夫答应一声,举起鞭子,在空中甩了个响亮的鞭花,马车便快速的行驶起来。

平康坊。

“阿娘,您在外面看什么呢”

说话的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穿着长袍,面容白皙,一身的书卷气。

口音带着些许家乡味儿,一看便知道是个进京赶考的读书人。

他的阿娘是个五十来岁的老妇,头发已经花白,眼角、嘴角满都是细密的皱纹。

老妇的唇角禁不住的往下耷拉,看着就有些严厉,不好亲近。

“隔壁的邻居应该到了一大早就有人过来收拾。”

老妇坐在自家租住的小院门外,一边状似干活,一边则瞧着隔壁的动静。

“是东边那个院子吗听说也是个外地来的举子买了下来。”

这读书人倒也不是那等“清高”的人,听到母亲的话,也露出了八卦的热情。

“对我早就问清楚了,听说啊,这家也是寡母养大了儿子。”

老妇提到“寡母”的时候,严肃的表情看着和缓了些。

“一个女子,没有再嫁,又当爹又当娘的把儿子拉扯大,还供他考中了举人,定是个极好的”

老妇似是在夸奖隔壁的新邻居,但她的眉眼间带着隐隐的得意。

稍稍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也是在自夸。

老妇确实有骄傲的本钱,因为她就是个寡母。

年纪轻轻就守了寡,一个人支撑整个门户。

不但把是个儿女都拉扯大,还供着儿子读书。

儿子也出息,二十五岁就考中了举人。

举人啊,在他们老家,妥妥的头一份儿。

如今儿子进京参加春闱,老妇变卖了家当,带着儿媳妇、孙子等,陪着一起来。

她相信,自家儿子一定能考中进士,继而留在京城做官

只是“京城居大不易”,老妇卖了家当,儿子收了“孝敬”,还有儿媳妇一家的补贴。

几项加起来,竟也买不起房,只能租。

不过,能在平康坊租下一个齐整的小院,也很不容易了。

老妇很骄傲,这个家啊,离了她还真不行

随后,东边的房子换了邻居。

老妇跑去打听,一问才知道,原来也是个寡母带着儿子来进京赶考。

嘿,这是“同类”啊。

老妇高兴的同时,也生出了些许对比的心思。

所以,今天听到动静,看着好几个人进进出出的忙活,老妇便知道,估计是新邻居到了。

她赶忙换了儿子中举后新做的衣服,将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然后拿了一个针线笸箩,装模作样的坐在了大门外。

“那家的儿子,应该不如我家二郎年轻。”

老妇也是自己的儿子考了科举才知道,科举有多难考。

很多人四五十岁了,还只是个童生。

自家儿子二十来岁就考中了举人,在他们县城,绝对算是最年轻的。

且,新邻居的房子不是租的,而是买的。

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