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才子惜才子(求月票)(2 / 2)

过。 作为一个电影从业者,还有这部电影的参与者,他主要是看中评和差评。 差评挺多。 说歪曲厉史,说立场有问题,说不够深刻,说拿悲惨的事情骗钱,说护舒宝的电影不看…… 差评随便看看也就算了。 什么东西能拍,什么东西不能拍,这个是没办法的事情。 这个也和马大缸的野心有关。 他想拍史诗,但其实拍不了史诗。 换做是钱辰来负责这个项目的话,他就只拍一条线,从头惨到尾,通过几个小人物的悲惨经历,来纪念那一段历史。 至于“为什么”这样深层次的话题,留给观众就行了。 找瘦子明星或者素人,一两千万就能给拍出来。 何必非得花两亿折腾一堆人,还得挨骂呢。 而作为一个电影的参与者,钱辰很清楚,马大缸是认真的拍了,他私德不行,拍电影还是有一套的。 张锅起,还有自己这些人,也认真的演了。 也有一些比较中肯的“中评”,中评的话有用的信息比较多。 钱辰上辈子就喜欢和那些老太监的老太监聊天,就是为了从别人的失败里头寻找经验。 不要总想着去复制成功者的成功经验。 那个一文不值。 能让人发现并且学到的经验,多来源于失败。 在你没有那个认知的时候,任成功学家在你边上说破嘴,你都是个榆木疙瘩。 有的说片子脱离现实生活,立意取材过于偏向哲学化,过于表现人在特殊的情境中的人性展露,导致整个影片虽然富有深刻的内涵,但是却无法与没有经历过大灾的新时代人的内心产生共鸣。 有的说剪辑混乱,无用人物太多,情绪不到位。 还有的说电影宣发太高调太强势,这样一部沉重的片子,却弄出了商业片的宣发规模。电影还没上映就拿了好几个奖;舆论一边倒地吹捧这部电影,说是谁看谁哭,不哭的不是人;很多影评人也拍手叫好,给大家留下了这部电影特别好的深刻印象,以至于看完后就觉得电影没有先前宣传的那么好,心里一有落差,差评就在所难免。 …… 钱辰一一的查看分析,偶尔还和边上的女朋友聊一聊。 教她怎么去分析电影。 “是不是喜剧更容易出票房?”安茜听懂了钱辰的意思,就是这电影的票房大概率会扑很惨。 “差不多,所以我接了两三部喜剧。”钱辰点头。 “以后会是喜剧电影的天下了吗?像周星星的那样?”安茜自己评估了一下,发现她好像没有太厉害的喜剧天赋。 因为她在试图逗乐别人的同时,总会忍不住自己先乐起来。 “没办法的事,房贷车贷结婚孩子,现实已经很累了,从抗日神剧大行其道,清宫娘娘如日中天就可以看出,大家还是喜欢轻松点的。”钱辰想了想,给出了这样一个解释。 他没说什么锅人不懂反思之类的话。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原因。 劳苦大众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没少遭受饥荒战乱、家破人亡,长久的苦难记忆已经以某种方式刻在了锅人的血液中,使得我们对让人沉重痛苦的东西有一种本能的排斥感。 到了当今社会,价值体系的崩溃,导致各个阶层的人都普遍缺乏幸福感。 不是你问一句幸不幸福就能幸福。 加之人们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都比以往大,因此锅人普遍不再乐意去感受那些让自己难过的情感,对团圆、圆满结局的向往,也以某种方式根植到了每一个锅人的心中。 一部电影,剧情欢乐,不尴尬还不不虐。 就已经有极好的票房基石了。 类似钱辰搞《倩女幽魂4》,原编剧非得想着弄点让人哭的东西出来,到钱辰当家的时候,直接就给否了,俊男美女虽然也经历了波折,但最后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这样才能有成绩。 钱辰很佩服类似于拍《大逃荒》之类电影的这些导演。 他今后很可能也会拍一些题材复杂一些的东西。 因为这样的电影,才能在取悦观众的同时,引领正确的价值导向。 但是现在不行,他不配。 “夸你的人有不少呢,会不会像《龙门花甲》那样,最后电影口碑不那么好,只有你成为赢家?”安茜能听懂,但不那么关注。 她更多的是喜欢看和钱辰相关的评论。 看到别人夸钱辰,她就觉得很欢喜,比自己被夸了还高兴。 张锅起快六十了,减重二十一斤,令人钦佩。 但是钱辰也不遑多让。 他是一个外形非常帅气的年轻小伙,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 这个时期的明星,哪怕口口声声的说要转型。 也都是在作品的类别上做跨越。 连扮个丑,都要考虑会不会因此流失粉丝,会不会被品牌商拉入拒绝合作黑名单。 但是钱辰不仅把自己饿的皮包骨头。 还各种扮丑。 如果不是一开始就知道他演了这部电影,可能都没办法把电影里这个人物和他联系起来。 所以,影评圈清一色的给钱辰点赞。 真就是无可挑剔。 再怎么找茬的人,都找不到这部电影里钱辰有什么可以吐槽的地方。 你吐槽他丑、脏,那其实是在夸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