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章 吹的越大越好(求月票)(2 / 3)

急着逃跑,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

建寅是不想退股,他们已经等到了现在,一旦钱宸入场,这个公司的前途可想而知,但是他们不想退也得退。

如果不是钱宸必须要保证小牛犇腾股份制公司的属性,可能会把董事会清空。

然后是小牛犇腾吞食中宸。

这个也是他们自己内部的消化,真要是涉及外部资本,这个估值肯定会朝两百亿以上去飙升。

宁海被稀释,其他人也同样被稀释。

但是稀释了也很开心,因为手里的份额虽然少了,但是也更值钱了。

等到公司上市,个个都会成为千万富翁。

所以,宁海毫不犹豫的就猛点头“真的可以考虑考虑,没有百分之五也无所谓,大不了我把我的坏孩子影业也并进去。”

他的电影工作室,在2012年的时候以影业身份正式亮相,全方位实现平台化转型,比肩专业化产业模式。

真要是估值的话,坏孩子影业也能值几个亿。

这才是宁海所有的家底。

“学校是焦郁机构,ore是徐建的,东宸现在已经只是单纯的慈善机构,我唯一能左右的就只有西辰,那是我和安茜的夫妻店,没可能让你们拿去折腾的,所以就现在这么着吧。”钱宸接过别人递过来的烤串,还不忘道了一声谢。

“我不介意的”徐建凑过来。

他在中宸只是微不足道的小股东,钱宸原本只打算给导演股份,这眼瞅都要上市了,干脆也拉了徐建和孙魁健一把。

但是如果把ore也并进中宸,他绝对能够成为排名前几的大股东。

ore已经是锅内最大的特效公司。

当然,ore的估值也不会太高,近几年来,好莱坞视效行业的不景气像病毒一样持续蔓延。

普罗米修斯主力特效公司fue vfx宣布破产,工业光魔i、索尼图像工作室ny ictures iaorks、暮色cg狼群的制作方tiett studio等都在持续裁员,整个欧美特效业哀鸿遍野。

2012年4月,由詹姆斯卡梅隆创办的、好莱坞四大特效公司之一“数字领域”digita doa被小牛犇腾和一家印度公司以3020万美元联合收购,交易内容包括数字领域最核心的特效业务和位于加拿大的特效工作室。小牛犇腾持股75,成为新的掌控者。

今年上半年,小牛犇腾从这家印渡公司手里接盘了整个业务,转手打包卖给了ore,作价不超过5000万美金。

而主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特效制作的特效公司rhyth hues简称rh虽然拿到了奥斯卡最佳视效,但其糟糕的财务状况导致它深陷破产危机。

去年,rh公司终于申请破产保护,在3月29日,在经过两天公开竞拍后,加州破产法院最终裁定印渡特效公司普拉娜rana studios以1780万美元成功收购rh,而之前盛传曾参与竞标的华夏买家在最后时刻宣布放弃。

ore和“数字领域”合并之后的市值,也不超过八亿华夏币,十亿都不可能。

所以,他肯定比不上宁浩的份额,前提是宁海把坏孩子影业并过来,他那边也有不少签约导演。

但是排到第三位问题不大。

够了,足够了

再少徐健都能接受,没有上市公司的资金流,ore又能撑多久呢。

特效现在难做啊。

你整的太贵,人家就不用了,干脆删减特效镜头,或者干脆用一些垃圾特效糊弄。

反正不管有没有特效,只要明星到位,粉丝和路人都会买账。

特效仅仅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

但是,如果你整的太便宜,赚那点钱可能连给员工发工资都不够。

特效行业终究还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

而且,徐建很清楚一件事。

那就是随着高科技摄影棚的发展这个可以理解为半成品的特效产品,外加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先进,特效公司未来的发展会越来越难。

诚然,作为华夏第一特效公司,一旦上市,想要套现还是不难的。

但是上市有多难,看看以前的小牛犇腾就知道了,徐健宁愿选择现在跟着一起上市。

“你要是真想并,就别怪我趁机压你的价。”钱宸丑话说在前头。

谁都知道ore是他罩着的,凡是钱宸牵扯到的项目,特效基本上都是交给ore去做。

但他们没有实质的从属关系。

就算是学校里,特效和武行也是分开经营,自负各自的盈亏。

真要是并ore,也不可能给他开多高的价。

“没问题”徐健感觉自己终于要出人头地了。

2010年的时候,他跑去电影展去摆摊揽活,那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