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也便于宣扬永佃权的政策,改一改一直住在北方的百姓那种竭泽而渔的生产方式,让他们意识到兴修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毕竟此前天启崇祯年间,乃至后来清廷统治期间,北方的经济秩序已经被搅烂得一塌湖涂,所有人,下至百姓,都是过一天算一天的心态,
农民连自己佃租的耕地都懒得保护,巴不得肥力耗竭,水利失修也不管,反正谁知道今年租种的土地明年还能不能继续种到手?没有一个制度保护人民长久吃安稳饭,人民怎么会舍得对未来投资呢?
朱树人估计,将来从南方重新北归的南逃流民,规模至少也可以超过七八百万之多,如此一来,一直留在北方的人口,和去过南方后再北归的人口,基本上可以达到一比一,甚至北归人口数量还能压过一直留在家乡的闭塞者。这样重新融合后,心向大明的人口比例就能占到大多数。
而即使是还乡七八百万,北方六省的总人口也就恢复到一千五百万,绝对是耕地和生产力可以承受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也不至于因为生育繁殖人口爆炸,而再次陷入马尔萨斯陷阱。
……
从正阳门进了内城,再一路入紫禁城,满目所及,朱树人看到了好几处大火救熄不久、余烟未散的所在。
哪怕是紫禁城内,都有不少殿宇被豪格临走时,破罐子破摔烧了。不过好在他烧的大部分地方,也没什么文物价值。
因为有不少殿宇都是过去六年里,清人自己陆续重建的,之前李自成已经烧过一次了。只有那些明初留下来的部分,才算文物价值比较高。
宫里还留了一些逃散的宫女宦官,应该是来不及带走的。前殿的宫女,之前已经被刚进城时的明军将士直接抓了分了,也就内宫还剩一些女人,估计黄得功李辅明他们也知道轻重,没敢私分,让人守住宫门严查军纪,等到朱树人到来。
朱树人一路策马直至丹墀之下,这才下马步行,拾级而上,步入太和殿。
黄得功在旁侍立、向导,等朱树人站定,这才又汇报了一些接收紫禁城的细节,还请朱树人赎罪,说是有一些将士,当初追杀负隅顽抗的宫内残敌时,难免会手脚不干净。
但黄得功也强调,鞑子撤走时,能搬的值钱东西本来就尽量搬走了,很多东西本就散落,不捡也容易被践踏损坏。
朱树人也知道,军功面前,不能太较真,便大度地吩咐:“金银珠宝器皿,有拾得的,你自行按军纪处置,别不患寡而患不均就行。
字画古迹,肯拿出来献还朝廷的,朝廷也会作价补偿,绝对不会白拿他们的,你务必跟将士们说清楚。”
黄得功连忙应诺,随后又提到鞑子留下的女人,是否需要王爷先过目。
朱树人眉毛一挑,他不想落下这种跋扈的言行,便斥责了黄得功几句,随后说:“让宫中有年老稳重的宫女,先给这些宫女们验验身。
凡是有被鞑子玷污过的,肯定不能留在宫中,就按级别分赐给有功将士们。不曾被鞑子玷污过的,先锁在内宫数月,不许外人出入,孤自会奏请陛下旨意。”
接收好宫廷事务后,朱树人又问起鞑子撤走前,京城的屠掠损失,黄得功等人没法详细统计,只能是从收尸数据大致估了一下,
说是约有二三十万死者,北京城人口又锐减了至少七八成,如今城内活着的连十万都不到了。
朱树人:“鞑子撤走时,有带走汉奸伪官么?这些人如何处置的?还有其他皇商等主动附逆的豪绅,情况又如何?”
黄得功:“那些铁杆汉奸伪官,尤其是抬了旗的、品级高的,都跟着去关外了。不过也有些不受重用、原本就是鞑子为了邀买人心,才给一些高品闲职的,还有看不上眼的,都留下了。”
清军入关时,对于明朝留在北京的京官,只要躲过了李自成的拷饷没死,多少都会出于笼络人心给点官职。
只是有些人并没有什么本事,论才干就是窝囊废,无非是原先在大明品级已经很高了,清廷也不好给他们压到太低,那就只给级别不给实权。如今要逃了,有真才实干的汉奸当然要带走,但那些只是粉饰太平用的废物,就全部留下了。
朱树人摸了摸胡子,已经决定了这些人的命运:“凡是之前为大明效力过,闯贼和鞑子进京时主动投效的,全部下狱治罪。
如果是先帝殉国后,就退居闲住,被鞑子逼迫出仕的,可以免罪。
如果先帝朝时为官、此后一直坚持不仕闯不仕清的,找出来,全部按原有品级先给俸禄职衔。将来再徐徐图之,候有实缺再予录用。如若已经年老,或是坚持不仕清、于过去七年内老死的,准恩荫子嗣一人,以彰其忠义。
当然,上述严令只对文官有效,武将只要最后反正参与杀鞑,且当初并非主动叛明,都可以赦免。
对于文官,如有精通算术、工巧的技术型文官,也可以比照武将的豁免尺度,留任戴罪立功。那些只会舞文弄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