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多尔衮 你知道这两年半我怎么过的么(4 / 4)

国姓窃明 浙东匹夫 3092 字 2023-07-10

湖直插江北。这些路线,都好过从淮安、扬州争邗沟道南下。”

济尔哈朗看多尔衮能认清三年前的战略失误,倒也对他又恢复了一些信心。

确实,从淮安直捣扬州、再从镇江渡江,那是抢时间时的打法,求一个先声夺人。自古一旦南北对峙稳住多年后,再要南征,就没人走这条路的。

争取上游之利,才是自古南征的正道,只是现在要从长江的最上游、也就是四川地区下手,有些不太可能。

毕竟秦岭险要彻底在明朝之手,大明在四川地区的统治如今还非常稳固。听说有可能要升任总督的巡抚方孔炤,也治理百姓很得人心,没有可乘之机。

四川守将秦良玉也是老成名将,为清军所忌,唯一美中不足的,只是秦良玉年事已高,听说这两年时长重病——隆武三年,秦良玉已经七十四岁高龄了(历史上还能再活一年多就要老死了)

四川眼下的局面,让清廷完全没法下手,何况陕西的吴三桂也还在那儿游离呢。

多尔衮放弃了扬州路,没考虑做不到的四川,专注南阳、信阳、合肥三地,说明他好歹稳重了些。

清廷高层内部又磋商了一番,对于再次开战的大方向,倒是形成了统一。

剩下的只是部署细节、各路军兵力人事如何分配的问题,都可以商量。

另外,既然要开打,就还得做点内部团结的准备工作。多尔衮就以顺治的名义下旨,让各省督抚送嫡亲儿子进京当人质,以便战时兵权下放时,能更好地掌控挟制地方。

当然,实际操作时,清廷的拟旨官员当然不会这么鲨臂,直接把真实目的说出来。

所以旨意明面上的文字是这样的:

“在京官员三品以上,在外官员总督、巡抚、总兵,各送嫡子一人入朝侍卫,以习满洲礼仪,察试才能,授以任使。”(史实,原文一字不差。唯一的出入是正史上这道旨意下发于顺治四年三月,现在拖到了五月)

明面上说是要给督抚们的儿子一个额外考验升官的机会,不是当人质的。而且在督抚之前,额外加了“在京官员三品以上”,好像主要是针对京官子弟多给个机会,督抚只是捎带似的。

实际上稍有政治觉悟的都知道:针对督抚才是真,京官不过是个烟雾弹罢了。

旨意下发之后,各地汉人督抚降将自然也都要照办,尤其是新编入绿营的将领们。

陕西的吴三桂,山西的姜瓖,也都在收到之列。

只不过吴三桂名义上一直不说自己是清臣,位置微妙,收到清廷的示好,一时也难以委决,要不要送吴应熊去北京。

山西的姜瓖却是已经实打实做了清臣多年,而且他地处清国控制区腹地,也没得选,只犹豫了几天,就把嫡长子送去北京。姜瓖的服软,进一步让压力完全到了吴三桂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