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楚帝国的生命就是粮食(3 / 4)

那是不可能的。

当然了,如果你不愿意接受官方安排,自己兜里又没钱,非要叫嚷着饿死是我的自由,那就没办法了。

而海外移民的背后,也可以看的出来大楚帝国对外扩张的时候,为什么非要大量的土地,并且也不搞什么奴隶种植园之类的了。

大楚帝国的海外扩张和欧洲国家的海外扩张是不同的。

大楚帝国的海外扩张,是为了更多的可耕地,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所以大楚帝国打下一个地方后,往往会采取反复的清剿,彻底剿灭当地有组织抵抗,然后进行大量的移民,并在这个过程里用民兵进行土著们进行驱逐,最终把整片土地占领,并在这片土地上进行耕种劳作繁衍生息。

也不搞什么殖民统治,经济掠夺这些东西。

大楚帝国的海外扩张,目的很纯粹的:要土地不要人醄

欧洲国家的海外扩张,主要是为各种经济利益,所以他们会注重贸易,航线垄断,殖民地经济掠夺等,进而产生奴隶贸易,奴隶种植园等现象。

基于两种海外扩张的根本目的不一样,也就导致了大楚帝国的海外扩张和欧洲国家的海外扩张在很多方式上有着巨大的差别。

这是大楚帝国高层和欧洲国家高层的一些基本逻辑不一样,大楚帝国的高层们是出于维护统治,还有什么千秋万载之类的想法。

欧洲诸国高层们,他们搞海外扩张的基本逻辑是什么为了钱

而大楚帝国的这种海外扩张逻辑,其实在国内也是玩差不多的一套东西,为什么救灾

因为怕产生流民啊

要不然你真以为大佬们关心贱民的死活啊,还不是怕大饥荒导致出现大量的流民,进而演变为明末时期的混乱局面。醄

大楚帝国就是从明末时期的叛军流民演变而来的,罗志学本人就是流民出身,自然市场从头到尾都防着这一手。

所以大楚帝国用尽一切办法,杜绝大饥荒出现的可能性,进而出现了一系列重视农业,搞水利,搞移民等诸多措施。

东北大开发,其实也是基于差不多同样的底层逻辑。

东北大开发,开发的是什么

钢铁各种矿产虽然是这么干,但实际上这些都是顺带的,钢铁煤矿之类的大楚帝国多了去,说实话以目前大楚帝国的生产能力以及钢铁煤炭的需求而言,不差东北的这点。

大楚帝国搞东北大开发,目的同样很简单并且纯粹,就是为了开发东北地区的东北平原上的大片黑土地,然后种粮食

东北平原,也就是辽河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这三片平原可都是肥沃无比,并且之前没啥人,一旦全面开发种植,也就意味着大楚帝国将会凭空多出来大量的粮食产量。醄

而实际上,仅仅是目前重点开发的辽河平原以及少量松嫩平原的土地,就已经让东北地区成为了大楚帝国最大的粮食供应基地,每年对外供应的粮食数量已经超过了湖广、汉天两省一府的总和。

至于江南,那地方虽然粮食产量更大,但是人口也更加密集,粮食对外供应比较少。

目前大楚帝国在东北地区的开发,重点就是进一步开发辽河平原,并加大对松嫩平原的开发。

同时对三江平原进行前期调研以及开发准备工作。

第六期农业发展计划里,东北的这三大平原的开发将会是重点内容。

农林部那边可是指望着这一片地方的开发,能够有效提升大楚帝国内的人均粮食产量呢。

这国内人均粮食产量提升了,再加上从南洋地区广泛进口的粮食,再加上从印度以及美洲地区进口的肉食以及粮食,国内的人均粮食消耗量才能够达到帝国高层所期待的目标:人均粮食四百公斤醄

基于国内自产粮食的重要性,罗志学在结束了沈安农场的视察后,发表了进一步扶持鼓励农业生产的讲话,再一次强调帝国对粮食生产的重视,进一步扩充粮食来源以保障粮食人均消耗水平。

结束了沈安农场的视察后,罗志学继续乘坐御用专列北上,来到了目前东北铁路干线上最北边的城市,也就是辽北省省治长春。

其实以开始辽北省的省治不在长春,而是在更东边的吉林,只不过因为东北铁路不经过吉林,而是从长春经过。

出于交通运输方便以及未来农业以及工业发展的考虑,辽北省官府经过慎重考虑后,直接把省城从吉林迁移到了长春。

不过长春的铁路也刚开通不过半年而已,因此这地方的工业发展暂时还没有起来,不仅仅是长春,其实整个辽北省的工商业发展都不咋地。

人口太少,而且缺乏工业基础,你说有各种矿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