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超乎想象的吞武里战役(2 / 3)

r>
只是跑到东南亚来打了一场后,发现对方的城墙不咋地,根本就用不上重炮。

“这一次远征暹罗,看来是比我预估的还要简单一些啊!”

聂红云通过一次攻城战基本上也算是把地面的情况摸清楚了。

虽然对面的暹罗军也用枪炮,而且数量不少,但是使用的都是火绳枪,火炮数量也不多。

而且这些暹罗军队缺乏骑兵,登陆几天后,他们甚至都没有遇到哪怕一次规模数百人以上的暹罗骑兵。

别说暹罗了,就算是缅甸那边和楚军之前交战的时候,也没什么骑兵,倒是有象兵,不过象兵这玩意也就看起来似乎很威武吓人,实际上机动能力不咋地,很难和骑兵一样迅速机动,不断的牵制敌军阵列进而制造机会。

象兵,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像是重步兵,这和骑兵的战术定位是截然不同的。

但是楚军的枪炮犀利,火力非常强悍,区区象兵在火炮面前也就是活靶子!

缅甸的象兵在和楚军的交战里,基本没能发挥出来什么实际性的作用。

而大城王国这边,大规模的象兵暂时还没看到,但是楚军也不怕。

以聂红云看来,大城王国的武器装备水平,大概也就是谷内统一战争时期明新标军的水准,连东掳人都不如。

火绳枪,少量火炮再加上大量的冷兵器步兵。

根本不是自家第十三师的对手!

不说兵员素质这些东西,只说装备都差了自家一大截。

如今的楚军已经完成了全面的换装改革,不管是甲等师还是乙等师,都是全部换装燧发枪,编制上也采取统一的三团制。

不过为了控制军费以及适应不同的环节,也分很多种。

骑兵和炮兵这些技术性兵种不说,只说步兵师。

步兵师里有甲等师,目前依旧是二十七个,不过这二十七个甲等师里,并不是所有甲等师都是齐装满员的战备师,目前只有二十个师是属于齐装满员,随时可以作战的战备状态,大部分都是部署在边疆,还有少数部署在国内各战略要地,这些甲等师的兵力基本都在一万五千人以上。

还有十七个师虽然也是甲等师,但并不是战备状态,武器满编,但是人员不满员,不过情况比乙等师要好很多,也是属于随时能拉出去作战,但是战斗力差一些的那种,兵力大概在一万两千人左右。

乙等师,则是属于典型的地方守备部队,为了控制军费,几乎不要求机动能力,火炮以及骑兵、后勤等技术兵种缩小规模,并且只保留骨干兵员,兵力平均在七千人左右。

因为兵力只有七千人左右,因此乙等师就连步兵部队也是缺编的,虽然名义上有三个步兵团,每个步兵团也有三个步兵营,每个步兵营也有六个步兵哨,每个哨也有三个步兵队。

但是都缺斤少两,人员不足的那种,大部分只是维持了基本的框架,顶多就是搞一个满编,战斗力比较强的步兵哨出来。

通过战备、常备、守备三种状态,大楚帝国陆军成功的在保有大量师级编制的情况下,成功的对兵员进行了压缩,也对军费进行了控制。

但是人员进行控制的时候,大楚帝国陆军方面对武器装备的装备以及储备却是没有停下步伐。

燧发枪更是做到了全面换装,并且开始把早些年服役的燧发枪替换下来封存,最为战备物资。

而具体到派遣到海外作战的第十三师,自然是大楚帝国里战备部队。

属于齐装满员的那种,只不过武器装

。备上和部署在其他地方,尤其是北方的部队不太一样。

主要是火炮上,主要以部署轻量化的火炮为主,不管是团属两斤半野战炮还是师属五斤、九斤野战炮,都是属于专门的轻量化火炮,炮管比较短,重量要更轻一些。

这样的第十三师,根本不是暹罗军这种还停留在十七世纪早期甚至十六时期的军队所能抵抗的。

这一点,在阿瑜陀耶城以南二十公里,湄南河河西吞武里的一场大战里,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为了把楚军挡在阿瑜陀耶城外头,暹罗军紧急抽调了附近所有能够抽调的兵力,汇集了足足三多万兵力迎战。

他们之中还有六千多人的火绳枪手,此外还有十多门从荷兰人、葡萄牙人等西方殖民者手中购入的西式火炮。

还有两百多头的战象,也有一些矮小的马匹。

这种实力,对于暹罗而言已经算是拿出了家底去拼了。

而楚军方面呢,只有六千多人,还有几百号人留守在河口登陆场以及沿途建立的一些补给中转站。

真正在吞武里迎战暹罗军的,只有六千五百多人,主力由第十三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