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顺五十四夏,大楚帝国里的军务,最主要的就是围绕着轻机枪的装备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了。
近卫军一马当先,根本不管五十四年式轻机枪的昂贵价格,直接大手笔下了一千挺的订单,并且很快就拿到了数十挺的试生产批次的该机枪,随后被火速安排给了近卫军第一师里的一个步兵营。
而值得注意的是,和陆军那边还在考虑着轻机枪该怎么用,是先部署到步兵排级别,还是直接下放到步兵班不一样,近卫军这边直接一步到位,直接把五十四年式轻机枪部署到了步兵班级别。
让轻机枪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班组武器,然后围绕着新装备的轻机枪摸索新战术。
一种新武器装备的使用,势必不能沿用以前的老战术的,必须根据新装备的特性开发新战术。
这意味着近卫军的基础步兵战术将会出现极大的改变。
这种改变程度,甚至能够和当年部队换装连发步枪相提并论,比这影响更大的则是当年从滑膛枪换装单发后装线膛步枪了。
当年从火帽击发枪换装单发后装线膛枪的时候,楚军的步兵战术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沿用了二三十年的线列战术被直接抛弃,取而代之的则是散兵战术。
等到使用十一毫米连发步枪的时候,楚军里的散兵战术进一步改变,具体体现就是士兵之间间隔更大,从以往的三四米扩充到了五六米甚至更宽一些。
这是因为步兵火力进一步变的更加密集,继续沿用以往的密集散兵队形的话,火力有些浪费。
而散兵间隔进一步扩大之后,也就可以用更少人数的兵力控制更宽的区域,以往一个步兵连才能够控制的阵线,如今一个步兵排就足够了。
当然,在有必要的时候,楚军的步兵们也会加大兵力的密,从而大幅度增加火力,给予当面之敌毁灭性的杀伤。
b等到了如今装备了轻机枪后,近卫军方面认为原来的散兵战术也需要进行改变,因为轻机枪虽然在火力持续能力上不如重机枪,但是相对于步枪手而言,其火力密度依旧非常大。
有了这么凶猛的轻机枪火力之后,继续沿用以往的散兵战术就有些不妥当了。
因此摸索改进现有的步兵战术是势在必行的。
毕竟近卫军的拟定作战对象,从来都不是什么土著,而是陆海军……所以近卫军进行战术革新以及训练的时候,都是针对陆军而进行的。
这也才导致了近卫军的火力比较变态,而大部分技术兵器乃至战术如果是用于对土著作战都是没啥用,或者说没必要的。
但是近卫军依旧坚定无比的这么搞!
因为不这么搞的话,近卫军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最大意义:威慑野心家挟裹陆海军叛乱,维护罗氏皇朝的统治!
大楚帝国的陆海军,是国家的军队,它的核心目标是对外征战,维护的是整个华夏民族的利益……而近卫军,它是皇族私军,维护的是皇帝以及皇族的利益!
这两点区别是极大的,必须分开来看。
这也是近卫军如此痛快的采购昂贵的轻机枪,并直接一步到位直接配发给步兵班的缘故。
其实不仅仅是轻机枪,实际上近卫军里的重机枪以及火炮的装备数量以及比例也大幅度超过陆军。
陆军那边,直到如今也只在营级别里设立机炮连,配置了四挺重机枪以及两门六十毫米迫击炮,作战的时候才会把这个机炮连里的重机枪或六十毫米迫击炮加强给某个执行战斗任务步兵连。
所以,虽然在实战当中,一线战斗的步兵连可以获得重机枪以及六十毫米迫击炮的火力支援,但实际上这两种技术兵器并不归属步兵连所辖。
但是近卫军呢,六十毫米迫击炮以及重机枪早已经直接下放到了步兵连级别,每个步兵连拥有一门六十毫米迫击炮以及两挺四十九年式风冷重机枪。
而八十毫米迫击炮以及步兵炮的话,陆军只配属到步兵团这个级别,近卫军的话,这两种武器是属于营级火力。
等到了七十五毫米山炮这个级别,在陆军里是作为师属火力使用的,但是在近卫军里,这玩意是步兵团所属火炮。
近卫军的每个步兵团,都配属了一个炮兵连,辖四门75毫米山炮,此外还会配属四门七十毫米步兵炮。
到了师这个级别,陆军只有二十七倍口径的七十五毫米野战炮以及十四倍口径的七十五毫米山炮,但是近卫军配属的却是射程更远的31倍口径的七十五毫米野战炮以及口径更大射程更远的一百毫米山炮。
还有一点就是,虽然在炮兵改革后,为了机动以及指挥,都放弃了六门火炮一个连的老式大火炮连编制,转而采用都使用四门火炮一个连。
但是近卫军的师属炮兵团里的炮兵营,人家不是三个连啊,而是有四个炮兵连,一个炮兵营有十六门火炮呢,三个炮兵营加起来,一共是四十八门火炮。
陆军的炮兵团在一系列改革后,为了控制成本,加强机动能力,采用的是炮团下设三个野战炮或山炮营,每个营下设三个炮兵连,每个炮兵连只有四门火炮,每个炮兵团只有三十六门野战炮或山炮。
b这样也就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