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脸面问题(1 / 4)

自从放开针对藩属国的单发线膛步枪的出口限制后,大楚帝国的国防工业又是迎来了一大波订单。

毕竟这可不是说一个两个国家的步枪升级换代,而是一百多个藩属国的武器升级换代呢……什么,你不升级换代?还想要用落后的火帽击发枪甚至燧发枪,那么你的邻居就能用单发步枪把你打出屎来,到时候丢失国土,战争赔款可比单纯购买武器的费用高多了。

因此不管有钱没钱的土着国家,都会尽可能的订购单发步枪。

有钱的不说,就算是没钱的也会找楚国人贷款采购……楚国人也不担心贷款给这些藩属国以后还不起,因为这种贷款一般都是用关税等财政收入进行抵押的,而把关税抵押出去后,那么关税往往都是楚国人控制的……为了收取关税,楚国人管理土着国家关税的效率是非常高的。

再加上楚国人的到来,让这些土着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非常频繁,数额也非常大,因此关税数额也不少。

在很多土着国家里,关税收入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夸张一点的甚至能够占据半数以上的财政收入来源呢。

通过自己凑钱或者找楚国人贷款,这些土着国家相继采购单发步枪进行升级换代……而这些蜂拥而来的订单规模非常庞大。

不仅仅把替换下来的一百多万支二手单发步枪给翻新后卖了出去,五大国防企业改装生产线后扩充的产能也是供不应求……

毕竟这可是短时间内爆发出来的至少四五百万支的单发步枪订单,短时间内缺口都有三百多万支呢。

最关键的是,楚国人也不可能说直接把单发步枪的产能扩充到年产两三百万支……尽管以大楚帝国的工业实力完全能做到。

但是没必要啊……

毕竟这些土着国家的单发步枪订单,也就现在短时间内才能爆发出来这么多,等这些土着国家都升级换代之后,那么之后的订单需求可就没这么多了,如此情况下如果兵工厂一下子把产能爆发到年产两三百万支,过几年这些生产线怎么办?

扩产招募的工人怎么办?

国防工业这玩意,讲究的是细水长流,要维持生产线的!

别说针对土着供货了,就算是给楚国人自己的军队提供各项武器装备,国防工业都是讲究细水长流的。

比如最新式的二十七型步枪,以大楚帝国的庞大工业产能而已,如果想要做到年产百万支以上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还是那句话,建立这么庞大的生产线把换装需求都给满足了以后呢?

生产线就直接废掉了?

这种事可不能出现,因此哪怕是军方对新式步枪的需求比较急迫,但是国防工业的新式步枪产量依旧限定在四十多万支左右,其中湖广武器公司主力生产二十七型步枪,河北武器公司少量生产二十八型步枪,另外三家武器公司则是在军方的干预下,根据专利授权进行少量生产二十七型步枪的其他子型号,如骑兵卡宾枪型号,海军短管步枪型号等。

除了湖广武器公司外,其他四家武器公司也依旧维持了新式步枪的基本生产能力。

这也是大楚帝国国防工业针对大量装备的主力装备生产的传统了,那就是中标企业吃肉,其他没有中标的企业喝汤,不会说让一家企业把所有肉都给吃光了,导致其他四家企业连生产线都无法维持。

当然,哪怕是军方进行干预了,但是也仅仅是让其他没有中标的企业维持最基本的生产能力而已,至于说想要吃饱喝足,赚更多的利润进行新产品研发之类的,那可就要依靠其他方面了。

毕竟武器装备以及各种军需物资可不仅仅只有一个步枪……实际上步枪也只是军事采购里不算太起眼的一部分,总金额都不算大。

大楚帝国的各种军需采购种类非常多的,用大分类来说就有枪械,火炮,战舰,辅助船只,食品,纺织品,骡马,机动车辆,辅助类单兵装具,光学产品等等……

这么多军需采购里,五大国防企业总会有一些自己的优势项目。

比如江南武器公司,别看他在步枪以及野战火炮上几十年来都不咋地,但是人家的营收却是长期稳居五大武器公司之首。

为啥?

因为人家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舰炮业务以及战舰研发制造业务

大名鼎鼎的当涂火炮厂,松江海军火炮工厂可都是他们旗下的工厂。

人家一门两百五十毫米四十五倍口径的主炮就是好几十万楚元……而陆军采购的七十五毫米野战炮一门才六千多楚元,这里头差距近百倍。

还有数量更多的一百五十毫米速射舰炮,一百二十毫米速射舰炮,各种先进的舰载管退速射炮几乎包揽了海军的中大口径速射炮业务,价格昂贵……

同时他们在最近两年也通过舰载速射炮的性能优势,发展出来了七十五毫米先进速射炮,一百零五毫米速射榴弹炮,一百二十毫米速射野战炮,一百五十毫米速射野战炮……这些速射炮的价格基本都是其他几家兵工厂同类产品的两三倍以上。

虽然说主要用户只有一个近卫军,陆军和海军很少采购,但是人家卖得贵啊。

而战舰的研发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