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九章 吏治大整顿(3 / 4)

帝国从本质上来说,依旧是一个传统的中央集权帝制国家,整个社会走的是传统的官本位那一套东西,官员的权力非常大,而权力大了自然也就受到更多的腐蚀。

这是必然的,无法避免的。

罗志学很清楚这些,所以他也针锋相对的采取了定期大扫除的方式……

你贪你的,我杀我的……大家各自安好!

上一次的吏治大整顿是在承顺四十年,距今已经有五年过去了,而根据多个部门的明察暗访,各种贪腐案件又多了起来,同时社会里又冒出来了一些不良风气,还冒出来了一些新型的权力寻租的方法方式。

同时最近几年帝国的发展非常迅速,过去五年的发展比整个三十年代都更快,经济总量提升很多,民众收入提升的也高,一切表面向好的同时也暴露出来了诸多问题。

如此罗志学也就觉得有必要再来一次大扫除了……清理掉一批贪官污吏,净化官场风气,稳固统治基础。

怎么说呢,五年过去了,就算没啥大贪官,也得杀一批官员让民众们看看热闹,乐呵乐呵啊,这样才好释放内部压力!

对这一套东西,罗志学一向来玩的很熟练,过去四十几年里干过很多次,每一次效果都特别好。

至少民众们对他这个皇帝还是很敬重的。

因此在承顺四十五年春,罗志学完成了新一轮的参务大臣以及军务大臣的调整后,也就开始了吏治大整顿。

其中最为明显的信号就是税务巡警出身,但是却中途转道进入督察院部门,长期在反腐第一线工作,担任过大督察院反贪司司长,依靠干掉无数大贪官一路爬上来的大督察院右都御史徐龙铎,升任左都御史,并成为了协办大臣。

大督察院这个机构,非常的特殊,虽然整顿吏治,反腐也是其主要职权,但并不是说只有这么一项业务,实际上大督察院的业务范围还挺多的,包括刑事诉讼,监狱管理等诸多司法都属于他们的职权。

所以,并不是每一个督察院的高官都是反腐出身,有一些甚至都不是专业的御史出身,而是传统行政官员呢。

如今专门干反腐工作的徐龙泽越过其他竞争对手,顺利升任左都御史,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政治信号。

那就是陛下要重视反腐工作了。

果然,在半个月后,吏务部尚书致仕,新上任的吏务部尚书乃是干吏治工作出身,并在担任江南省巡抚期间,掀起了大规模吏治风暴的安博表。

安博彪担任吏务部尚书后没几天,得旨入御书房参赞军机要务,即成为了参务大臣。

承顺四十五年六月,原大都御史,参务大臣沈力学因病长期卧床致仕,升任左都御史不过数月的徐龙泽奉旨担任大都御史,入值御书房,成为了参务大臣。

如此一来,大楚帝国的最高权力结构参务院里,就有一个反腐出身的参务大臣以及一个吏治工作出身的参务大臣。

这两个参务大臣光是站在哪里,稍微有点政治敏感性的人都知道自家陛下要干什么了。

就算没政治敏感性,但是只要查阅一番过去的好几次吏治大整顿之前的高层人事变动,基本也都能够看的出来……因为之前几次罗志学也是最先从最高层的参务大臣里着手,提拔一或两个干吏治,反腐的官员成为参务大臣。

当最高层的人事变动搞定之后,罗志学又对协办大臣级别的高级官员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主要是调整人员方便自己提拔起来的两个官场屠夫大展身手!

如此参务院层次的调整基本就算是结束了,接下来的事情已经不需要罗志学操心了,自然会有两个吏治、反腐的参务大臣带着手底下的一群人开始掀起吏治大整顿的风暴。

罗志学需要做什么事,从来不需要亲自自己做,甚至连吏治大整顿行动的提出,都不需要他来操心。

他要做的就是把适合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进而实现自己的意图……这是身为上位者的基本素养。

吏治大整顿也同样如此,承顺四十五年八月初,徐龙泽先是在单独面圣的时候,汇报了若干省份吏治问题突出,请求对这几个省份的司法系统进行调整。

罗志学准奏之。

数天后,吏务部尚书安博表在参务会议上,建议对部分机构以及省份的主要官员进行定期调整,以更符合帝国的发展需要,参务大臣们进行了简单讨论后,罗志学批准之,并责令参务会议上拿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承顺四十五年八月十六日,帝国对八名从二品官员,十四名正三品官员,四十多名从三品官员进行了集轮换调整,包括了三名侍郎,五个巡抚。

再加上分管司法的徐龙泽也在陆续调整各省司法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