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糖枣糕(2 / 4)

“你们胆子倒是挺大啊。”康熙挑挑眉,面色平静地说道,正准备再次端起茶盏,想到自己还生疼的舌尖,又默默地把手缩了回来。 曹寅有些拿不准皇上这是生气了呢,还是没生气呢。 “确实胆子大,一般人哪能想到这个好法子呢。”郭宜接过话说道,眼睛弯了弯,“不知这洋芋卖得如何了?” 有宜妃娘娘在一旁帮忙劝说,想必皇上也不会很生气,曹寅的心这才从嗓子眼落了回去。 他才不会说自己最开始就打着这个主意,所以才同五阿哥如此提议的。 “这是账本。”曹寅显然是有备而来,听到宜妃问到收益,不慌不忙地从袖子里面掏出来一个账本,由梁九功转呈上去。 康熙翻了几页,好家伙,不少都是朝中官员,“这洋芋多少钱一斤?” “一两银子十斤。”曹寅说道,这个价格其实有点高,普通老百姓肯定是吃不起的,不过他压根就没想着卖给老百姓,毕竟这玩意儿卖的都是噱头,买回去的人大部分只是尝个新鲜感,最重要的是充面子。 康熙闻言,又去翻了账本,这里面不少人名他都非常眼熟,其中有些官员先前还找自己借过钱。 康熙想想往年的光景,一到还钱的时候就悲天怆地哭穷,如今买起洋芋来倒是大方得很,他在心中哼了一声,咬牙,今年一定要让他们把钱给还了!!! 一定!!! “总共卖了多少钱?”康熙将账本合拢,胤祺在丰泽园拢共种了约莫有五亩地的洋芋,亩产三千斤的话,也是一万五千斤。 “约莫一千五百两出头。”曹寅说道,顿了顿,又说道,“店里面现在还在卖番薯呢。” “你这是打算把丰泽园的东西都卖了?”康熙眼睛微微瞪大,不可置信地问道,卖了洋芋不够,还要卖番薯? “微臣绝无此意。”曹寅说道。 康熙这才松了口气,不过他这口气还没有彻底呼出来,就听到他的胤祺说道:“等到明年就可以不用卖丰泽园的东西了,儿臣与曹大人说好了,明年就卖试验田的东西了。” 康熙哽住,说来说去,还是要卖,他犹豫了一会说道:“要不朕私库给你们补贴点吧?” 胤祺心中焦急,很想辩解一番,他觉得这样卖挺好的啊,为什么汗阿玛看着不是很高兴的样子呢? “臣妾倒是觉得这作物卖得好啊。”郭宜劝道,对儿子递了个稍安勿躁的眼神。 “怎么宜妃也要跟着凑这个热闹?”康熙瞧了宜妃一眼,喜怒莫辩。 郭宜瞧出来了,康熙心中有些不爽啊,也是,虽然就是一点菜叶子果子,但也是皇家之物,公然售卖皇家之物,不知道的还以为爱新觉罗家族要完了呢? “皇上,臣妾觉得这反倒是个好事。”郭宜笑着说道。 康熙心道,哪里好了?面子里子都要被她儿子给卖光了! 不过当着众人,他也不好让宜妃没脸,只能顺着说道:“宜妃觉得好在哪里?” “这是与民同乐啊。”郭宜笑着说道,“皇上乃是天子,万万人之上,百姓们心中都好奇天子日常吃什么,这一看,跟大家一样,吃的是洋芋,一下子就接地气了。” 接地气?结合宜妃的描述,康熙隐隐约约猜出了这三个字的意思,就是亲民吧。 “一两银子十斤洋芋,这价格百姓怎么吃得起?”康熙笑道,宜妃还是太天真了。 “此则是第二点好。”郭宜继续说道。 价格贵怎么还能算好? “洋芋的价格贵,是因为此物稀有。”郭宜话题一转,提到了今年洋芋种植的推广之上,“若是百姓们知道这东西稀缺珍贵,能卖得好价钱,皇上您又何愁洋芋的推广种植呢?” 康熙眼神一亮,宜妃所言的确有道理,那些老百姓不愿意种,如同牛不喝水,他也不能强按头,不过要是让他们知道这个东西种了能赚钱,必然会主动种植。 康熙还想得长远些,今年洋芋已经收获了,那些种植洋芋的老百姓手上还有不少的洋芋,若是让人收起来,转卖到别的地方去,既能赚钱,又能提高百姓种植的积极性,还能扩大洋芋的种植范围,何乐不为? “宜妃所言甚为有道理。”话说到这里,康熙不得不认同宜妃说的“好”是真的好。 “最后还有一好呢。”郭宜见康熙已经被前面两个解释攻略了,此时抛出第三个好。 康熙心中“咦”了一声,他想不出来还有什么可分析的,也好奇宜妃能说出什么来。 郭宜微微上挑了一下眉梢,杏眼中带着几分笑意,“这第三好啊,就是让这天下的百姓都知道,皇上为了他们能吃饱饭,特意创建了农事处,此举是为福泽苍生。” “皇上圣明。”曹寅立马拱手说道,他就知道宜妃肯定能够说服皇上的,没想到她一下子就说出了好几条理由,还句句属实,让人找不出漏洞。 最后一个“好”字正命中康熙的心。 自打入关以后,他们最缺的是什么?不是强兵,不是利刃,而是信服力。 为了让天下的百姓承认大清的统治,他坚持仁政,数次免除赋税,治理黄河,废除圈地令,减轻民生之疾苦。 如今宜妃一针见血地说出他心中所想,让他颇有些感慨。 “真的能行?”康熙还是有几分不相信。 “只要百姓能从中受益,他们便会相信的。”郭宜说道,神色坚定,百姓所求无非吃饱穿暖,若是能从康熙的政策中获益,他们又怎么会不念着康熙的好呢? “要是这样,那便是极好的。”康熙说道,又看向胤祺和曹寅,语气中顿时充满了万丈豪气,“你们亦是听到宜妃所言,朕将农事处交给你们,你们可要好好干,万不可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