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二杀(3 / 3)

两次三番的挑事情,皇额娘也不会左右为难……” 后面的话,郭宜没说出口,皇上既然说太后是为大清祈福,那她就绝对不能说是被后妃逼走的,反正懂的人都懂。 果然,康熙的神色沉了下来。 郭宜哀叹一声,硬生生憋红了眼眶,“说来说去,臣妾也有错,要不是臣妾没忍住,舍不得胤祺……” “此事与又有何关系呢?母子之情,本就是人之常情,你何错之有?”康熙打断她的话,“倒是你受了这些风言风语的委屈。” 郭宜抽回手,用帕子沾沾微红的眼眶,“臣妾不怕旁人的言语,臣妾怕皇上会相信流言,怕皇额娘会误解,怕胤祺左右为难……” “有朕在,别害怕,朕岂会不相信你呢?” 狗男人,上次去她宫中发脾气的是谁?是已经忘记了吗? 真是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臣妾多谢皇上怜悯。”郭宜又挤了几滴眼泪,在不破坏妆容的情况下,尽量表现自己的楚楚可怜,男人喜欢梨花带雨,不是暴雨雷击。 康熙将宜妃拉入自己的怀中,轻轻拍了拍,安慰道:“朕知晓你难受,你心思纯透,想到这些事情,还要闷在心中,实在是委屈你了。” 知道本宫委屈就好,别人家一戳,您就风风火火来搞事情。 郭宜靠在他的怀中,继续哀然泣道:“还是皇上心疼臣妾,臣妾可真是委屈,无处可诉。” “朕知道,朕会处理好这件事,以后断不会让你受这种委屈。”康熙轻声道,目光坚定。 他的心中下了决断,此事绝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重演,为了争风吃醋,扰得后宫不得安宁,皇额娘出宫,宜妃委屈,德妃出乱子,成何体统,这要是传出去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圣人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今后宫这般混乱,他实在是难脱干系,又有何颜面治国?有何资格谈平天下? 等到他温声细语地把宜妃劝走了,立刻冷着脸让梁九功给德妃、安嫔等与此事有关的妃嫔送去了《心经》,每人抄二十遍供奉佛前,为皇太后祈福,另外嫔级以上的人每日念《孝经》三遍,祝祷皇太后安康。 《孝经》同皇太后安康有关系?显然是没有的,所以这个意思就很明显了,责罚众位顶撞太后。 还在禁闭中的安嫔接到旨意,咬牙切齿,等到传口谕的太监一走,立马又砸杯子又怒骂,外面伺候的人已经听得麻木了。 永和宫中,听到旨意的德妃简直不敢相信皇上会如此打她的脸,可惜传旨的是梁九功,证明这的的确确是皇上的旨意。 梁九功看着跪在地上的德妃,皮笑肉不笑道:“皇上已经知道御花园的事情了,说让您好好休息哎,德妃娘娘,还不领旨谢恩?” 先前太湖石附近基本上都是德妃的人,所以她才敢四处宣扬是为宜妃抱打不平,即便是旁人听去了什么,这事儿也不一定能掰扯清楚,还会得罪她。 如今魏珠要调查,那就是皇上要查,大家便是竹筒倒豆子,抖得一干二净,甚至每一句话每个场景都复述地一清二楚。 于是,魏珠将调查的结果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康熙,康熙当即就怒了,听宜妃的流言倒是欢喜,听到自己的就要治对方的罪,还对外宣称是为宜妃抱打不平才摔了腿,真是厚颜无耻至极。 是以,即便永和宫传出德妃摔得严重,他也没有踏足进来,甚至不让胤禛前来探望。 德妃脸色苍白,几欲软倒,亏得一旁的青竹扶着,“臣妾领旨谢恩。” “德妃娘娘,奴才告退。”梁九功一甩拂尘,志得意满地转身出去。 故而,郭宜这一趟收获颇丰,亲自在德妃的伤口上起舞,又去收割了康熙的愧疚与恋爱,最后摆平了流言,堪称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