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跟随申侯作乱的诸侯公卿,有的诛杀上恶谥,有的夺爵除国,贬为庶人,有的甚至直接贬为奴隶。 区别对待的判断标准,主要有两条,第一是过错大不大,过错太大的,无论如何都要挨着一刀;第二是关系硬不硬,换句话说就是看姻亲关系,能不能说上话。 后续整个申国有过错的公室之人都要伏诛,从公室之中重新挑选一人,继任申国国君。 将申国改迁到梁地西部,这里是更加荒芜的地方,这一次的重新建国比百年前还要难得多。 申国的爵位也被降到了子爵,基本上从诸夏大国之中除名了。 战功最大的两人,郑伯被晋升郑侯,从密国、鄢国划分出十座城池给他,新的郑国自此在洛邑东部建立。 出身嬴姓赵氏的造非,则凭借着格杀戎王的大功,从附庸一步登天成为诸侯,被封为秦伯,整个西申国四分之一的土地都赐予了他。 其他的诸侯公卿也各自获得了土地、金银珠宝、人口、武器,不一而足。 这场战后的战利品分配,目前为止还是非常和谐,基本上做到了不偏不倚,各有所获。 处理完这些法统和蝇头小利的问题,真正的利益就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先前还能齐心一致的诸侯公卿,瞬间就根据利益诉求的不同分裂成了不同的阵营。 首先是两个最大的阵营,留守派与东迁派。 留守派以镐京本地的公卿贵族为主,他们把控着王畿的权力,还通过天子掌控着整个邦周。 东迁派则是以勤王的诸侯为主,晋侯、郑侯等人都非常强硬的要姬服迁徙到洛邑去。 毕竟这一次他们出了大力,如果不能将天子放到自己的势力范围,那就是给他人做嫁衣。 “王上,申人和戎人霍乱王畿,不仅仅是镐京称残破不堪,整个王畿都遭到了破坏,加上连年的天灾,这里已经不是能够承受天命的都邑。 而且整个丰镐旧地上,遍地都是戎人,王上您待在这里,一定会遭到戎人不断的袭扰,这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啊。 如果能够迁徙到洛邑,那里姬姓诸侯的实力更强。 晋国在您的北方、郑国在您的东方、卫国在您的东北方。 还有宋国、洛国、齐国这些强大的诸侯能够作为您的屏障,这样您的安全才能够得到保证。 康王、昭王都曾经将洛邑作为都城,在那里兴盛邦周天命,您迁徙过去,一定能够重新振兴邦周的。” 这一番话,不是信口胡诌,而是有理有据,现在的镐京王畿问题的确很大。 诸侯联军虽然诛杀了申人,赶走了戎人,但他们不可能一直待在这里,等到他们一走,单凭王畿的力量根本不足以面对如同潮水一般涌入渭河平原的戎人。 支持东迁的也不仅仅只有中原诸侯,实际上很多分布在三河流域的畿外诸侯,都支持姬服东迁。 畿外诸侯和畿内诸侯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信奉用刀剑来增长实力,畿内诸侯更喜欢用政治手段来掠夺。 天子东迁,他们这些畿外诸侯拓展起土地来就没有顾忌,尤其是这次新晋的秦伯,手中握着强大的武力,正处于跃跃欲试的阶段。 但是镐京的畿内诸侯就不愿意了,如果是两百多年前东迁,他们还能跟着天子一起迁徙过去,但是现在洛邑本身就有大量的卿族。 哪里有多余的土地去赐予他们呢? 没有土地采邑,就维持不了庞大的氏族,很快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之中败下阵来。 这是他们不能容忍的。 “洛邑虽然宏伟壮大,但是却处于四战之地,国势盛大的时候能控制天下,国势衰微的时候却四面受敌,不能够作为都邑。 镐京位于群山大川之中,有崤山与函谷关天险,可以阻挡来自四面的敌人。 只要能够扫除现在这些戎人,重新将关隘握在手中,就不担心遇到危险。 等灾害过去,关中有无数的土地可以产出粮食,还有无数的周人能够为您作战,这是上天为邦周留下的能延续天命的土地啊! 怎么能够舍弃祖宗的基业,迁徙到洛邑去呢?” 晋侯冷哼一声道:“高卿,你的心思真是歹毒啊。 岐山崩塌,洛水、泾水、渭水全部断流,整个丰镐平原都受到了巨大的破坏,谁能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恢复呢? 那些散乱在整个丰镐之间的戎人,时时刻刻的威胁着天子的安全,你说‘只要能够扫除戎人’,如果没能扫除呢? 天子是多么的尊贵啊,怎么能够陪着
第三十五章 再幸洛邑(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