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4 章 宋朝7(6 / 36)

动挨打】

天幕利落地贴出宋夏大大小小的战役,秦始皇看着其中三大战役:三川口战役、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上面全是鲜红的宋军全败字迹。

他嘴角一抽,后世朝代都这么不争气的吗?

当初六国换成宋…他大秦早就一统天下了好吗?

天幕长叹:【澶渊之盟后,再上演一出庆历和议也没啥稀奇。

没办法,人家秦朝粉:我大秦超能打的,看,六国遗址都属秦!

汉朝粉:我大汉打出了民族精神,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唐朝粉:这里,这里,还有那里,都是咱巨唐打下来的!

大明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明不退江山一步!

宋朝粉:我们…我们…我们不能打,但是我们抗揍有钱啊!】

枢密直学士韩琦气得浑身发抖,大宋从未放弃收复幽云之地,对于西夏也从未软弱。

朝廷虽有抑武家法,但追究到底难道不是武人自己不争气?

当年他奉命御敌西夏?_[(,命大将任福率军绕到夏军背后,能战则战,不能战则据险设伏,截其归路。

为让任福上心他再三叮嘱:如果违命,即使有功,也将定罪处斩!

结果呢?

任福贪功轻进,沿路得夏军遗弃物资反遭合围,致六千余将士阵亡,六千余人啊!

至今他想到阵亡将士的父兄妻子,就心痛难忍:

他们随你招讨出征,如今你回来了,他们的魂识也能跟着你回来吗?

他对不起那些将士,也愧对他们父兄妻子。

韩琦掩面而泣,范仲淹轻拍他肩道:“后人讲说皆为小儿之语,我等只要无愧大宋无愧于心即可。”

至于后人点评,由他说之。

【那宋给西夏多少呢?

1.每岁赐西夏绢十五万匹、银七万两,茶三万斤;

2.重开保安军、高平寨等沿边榷场。

宋夏刚签完协议,辽又跳出来喊:仁宗皇帝,你忘了我才是你的纯元了吗?给我加钱!加钱!

于是在以往辽岁币基础上,北宋又增加了每岁10万两,绢10万匹。

到此宋朝廷每年支出的费用为:27万两白银,45万匹绢,三万斤茶】

秦始皇&刘彻&李世民等人拿过舆图,仔细看对比一番后叹道:西夏跟辽合谋诈宋钱财呢。

刘彻更是摇头遗憾:西夏多好的地,宋怎么没抓住在此建势呢?

北有辽西有夏,两国压境宋根本翻不了身。

【这些支出对宋很多吗?

多啊!特别是宋缺银缺铜啊!

银子在宋不是主要流通货币,宋税收以贯为计,全国税率不一,有600文为一贯,有千文为一贯,贯银之间汇率兑价不定,低时一贯为一银,高时2贯为一银。

无论宋贯银兑率如何变更,支出的27万两始终不变,即贯银之间的兑换差价、转运费皆由宋廷自行承担,对宋来讲是一笔很大负担】

长孙无忌等人听得很仔细,宋朝种种堪称是唐反面。

唐崇武造成安史之乱,宋崇文结果积贫积弱。

如何让文武并重是他们后期着重之事。

房玄龄搁下笔评道:“花钱买平安不可怕,可怕的是认为只花钱就能平安喜乐,宋朝矫枉过正。”

心中剩下的话他没说尽,矫枉过正不也是一种‘安史之乱?’

【哦不对,准确地讲是对百姓造成极大的负担,所以宋仁宗时期的兵变民变,那是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可见经过三朝积累,宋朝弊政已到了恐怖地步】

天幕接着道:【这些弊政还是‘冗官’、‘冗兵’,‘冗费’老话题:

冗官(官员泛滥):仅朝廷正经官员就达两万,不含小吏恩荫人数。

宋朝官员俸禄高,就连县令每月俸钱也有20贯,每月禄粟五至三石,还有茶、酒、厨料等补贴。

又因官员太多,大多属于寄禄官,赐予官职不给实职但给俸禄,如同襁褓里恩荫的婴儿,在吃奶就有了俸禄可得】

朱棣默默地听着天幕讲述,后人言语虽有不准,但也有新鲜见解。

他大明以武力打天下,先皇建制时吸取宋财政之弊,对边防军士很是注重,并且武将地位不弱于文臣。

那么…他眼中浮现疑惑:为何大明落得天幕口中那般地步?

难道…朱棣神色惊疑不定,难道他大明也出了败坏祖宗帝王?

【冗兵-军饷泛滥:杀人放火受诏安,受灾无路当兵贼,仅朝廷禁军就达120万人,不含各地厢军数量。

禁军费用为例:禁军招剌例物(安家费)每人十贯,绸、绢六匹做军装,上等兵每月一贯,中等每月约700文,打仗另有收入。

用宋仁宗财政官蔡襄的话讲就是:庆历年间宋财政收入六千万贯,养天下兵耗费五千万贯,占据朝廷八成】

朱元璋抱臂问朱标:“太子怎么看?”

朱标想了想道:“冗吏耗于上,冗兵耗于下,如此耗费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