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九章 周起(1 / 2)

黄昏降临。

崇政殿内,仍然有许多举子正在奋笔疾书。

虽然殿试没有明确规定考试时间,但有一条铁律便是宫门落锁之前,必须离开宫城。

也就是下午六点之前,需要交完答卷,然后离开宫城。

眼下已经快五点了,殿内的烛火已然生气,看着亮起的烛光,尚未答完的考生不由加快了速度。

时间缓缓流逝,举子们相继交了答卷。

此时,留在考场中的举子已经不多了,肉眼望去,大概只剩下十来个。

至今依然滞留在考场中的举子,大多都有一个特点,年纪相对比较大了,其中一位两鬓甚至已经全白了。

在这群人中,有一个人尤为显眼。

此人看起来三四十岁的样子,从他的肤色可以看出,此人的家境应当不会太差。

其实,这名举子也算是一位明星举子,稍微在京师中打听一下,基本可以知道此人的名声。

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柳三变!

一名编排官显然也认出了柳永,看到柳永仍旧滞留在殿内,这名编排官不由借着巡视考场的名义,踱步来到柳永桉前。

然后,低头一看。

好家伙!

虽然只是大致的打量了一遍,但编排官仍是不住的皱起了眉头。

编排官姓周,名起,乃是咸平三年榜第二名,那一科的状元不是旁人,正是陈尧咨。

作为咸平三年的榜眼,周起的个人才学自不必说。

单单的扫了一眼,就足以让他判断出柳永的答卷。

如果让他点评的话,他多半会给个文理疏浅,退落无疑的评价。

殿试考评大致分为五等,更准确一点的话,应该是六等。

第一等,学识优长,辞理精纯,出众特异,无以比伦。

第二等,才学该通,文理周密,于群萃中堪为高等。

第三等,艺业可采,文理俱通。

第四等,艺业稍次,文理粗通。

第五等,文理疏浅,退落无疑。

至于,第六等,则是不考,或是文理狗屁不通,或是犯了忌讳,属于必黜的一档。

在周起的眼中,柳永的策论,和第六等很是接近,虽然不至于狗屁不通,但满篇都是马屁之文。

此人,倒是其名难负。

念及至此,周起暗自摇了摇头,同时又很是感慨。

柳三变这次算是赶上好时候了,若是换到别科,依照他的策论水平,多半无法中第。

但这次却不一样。

上午那会,官家刚刚作出一个新的裁定。

此科应举的士子,只要不犯什么忌讳,都取中!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脑抽的举子,那么此科当诞生三百名新科进士。

对于天下士子而言,殿试不黜落,无疑是仁政、善政。

但对士子好的事,对于国家而言,却不一定是好事。

官家登基后,虽然有志于革三冗之弊,但到底是登基时间太多,如今即便取得了部分成效。….可也只是部分而已。

三百名进士,于国而言,确实不多。

然而,倘若往后每科都大幅增加取士名额,殿试时都不黜落,年复一年,压力可就大了。

没过一会,巡视完的周起便折身返回后水阁。

踏入后水阁,在场的考官纷纷和周起打起了招呼,只是,周起的态度稍微有点冷澹。

冷着一点脸,神情澹漠的回应着同为编排官的同僚。

(ps:和省试一样,殿试评定考卷亦是三级制度,初考官、覆考官依次评定后,再交由编排官复核。)

周起对待其他人的反应如此冷澹,倒不是和这些人有怨,真正和他有怨的是丁谓。

榜眼出身的周起,升迁速度当然不会慢。

真宗年间,他已是枢密副使,绝对是朝中的元老之一。

只可惜,他素来和寇准交好,寇准失势后,丁谓便借机将其罢为户部郎中,出知地方。

他首次出知的地方,倒是和王曾一样,去的都是青州。

不过,丁谓并没有就此放过他,后来他又数次遭贬,虽然他的本官从户部郎中(从六品)升至太常少卿(正六品)。

但他出知的地方却是原来越偏。

直到今年年初,周起才被李杰从地方上掉了回来。

如今他的身上除了龙图阁直学士的名誉头衔外,身上还兼着判登闻鼓院的差遣。

其实,对于这份任命,周起本人是很迷惑的。

虽然登闻鼓院有着接受,文武百官及士民章奏表疏的职责。

凡言朝政得失、公私利害、军期机密、陈乞恩赏、理雪冤滥等等之类的章表奏疏,皆可以通过登闻鼓院传至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