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81 章(2 / 3)

把尾款付清。

听说六叔公回到村里,已经在开始登记村里借了高利贷的人了。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都有30多户人家借了50%年息的高利贷了。少的买了两套房,多的有三户买了三套房。

六叔公把人集中到村委会,也是在村里的大屏幕上滚动播出樱花国的那些照片。

程家村的村委员如今也是蛮有钱的,该有的先进设备也都有。

零售没有发的分红大部分就是用在公有的设施上了。

进村的水泥路已经拓宽了,家家户户都通到了家门口。

骑上自行车或者125摩托,出门方便得很。

村委会自己盖了一栋楼,上班环境好多了。楼下有食堂、楼上还有招待所。

区里、镇上、县里的领导来视察工作,都是没口子的夸。

公用的电视都是32寸的了。

还有自己放电影的全套设备,不用再等着‘电影下乡’的文化扶贫活动。

村里这几年人丁增长很快,能生二胎的都生了。要是父母哪一边有少数民族血统的肯定生多胎。

因为年底发分红都是按人头发的嘛。

而且,不但是媳妇娶进门,女孩子也不外嫁了。大多是直接让女婿上门落户。

落了户的女婿也能分红,生的孩子姓

程也可以继续分红。

程家村一直在发展、壮大。人丁十分兴旺。

区里还在找七伯商量把周边的一些不太富裕的村子扩进来。

不能光长人口,

不长土地啊。

让他们带土地来投奔。

这样程家村就能像摊煎饼一样的摊开了。

不过,

这事儿还没商量好,就出现了海南买房的事。

程家村的村民和周边村民的贫富差距更、更、更大了!

现在零售生意又被隔壁县的人抢走了不少,这个事情就有些不了了之了。

能完全不在意村里这份分红的,也就程岩、徐雷一家子了。

一家五口的户口都没落在程家,全迁到成都去了。

而且如今村里基本年轻人生了孩子都会闹分家,各过各的。都有钱分,就不愿意受老年人辖制了。

也不愿意一家子钱都凑给某一个人读书,成全长辈的执念供出一个大学生。

村里现在很多观念都变了,很有些一切向钱看的势头。

此时村里已经发展到两百多户人家了。

听说这次的照片程澜都没打算给他们看,还是六叔公去要来的。

基本家家户户都来了人看。

六叔公道:“我也不想做个招人厌的老头子。我就告诉你们,我从澜澜那儿问来的解决办法。她说,借了高利贷的必须卖掉一套房,把贷款还清。不然总有一天国家政策一旦不扶持了,海南的房价就会涨不动甚至像樱花国这样暴跌。到时候大家都想卖,恐怕和现在的情况就会倒了个个儿。不是想买房的人求着买,而是想卖房的人求着卖。到时候还欠着高利贷的怎么办?银行的房贷都未必能还得上,更不要说高利贷了。好了,我不说了,你们自己斟酌吧。”

他觉得程澜态度冷淡,村里就有人知道好歹了。

所以他也不打算再苦口婆心的劝。

“怎么会涨不动呢?不一直在涨么。这都4000一平了啊。”

七伯道:“一直涨,涨到天上去啊?现在涨这么厉害,不过是因为这是国家扶持的,是邓政委说要搞的。然后商人在里头推波助澜。不然华国这么大,凭什么就海南涨得好啊?它比北京、上海还厉害啊?澜澜说这就是击鼓传花。前头的每一个人都赚钱,但最后一个人房子就砸他手上了。到时候没人买怎么办呢?我赞同她说的落袋为安,少赚为赢。她看准了涨,我信她也能看准跌。我也不多说,你们愿意卖就卖,实在不愿意卖要一直抱着就一直抱着。反正银行怎么都不可能动用非法手段。不过高利贷就不好说了。到时候村里和澜澜都不会管的。”

借高利贷那群人沉默了一下,“我们可以卖一套。不过程澜和程杳都还没有开始卖,说明还要涨。等她们卖了,我们再跟着卖。”

这么一说,他们心头也不把稳了。

确实欠着高利贷变成照片里这样,没有任何一个人想。

六叔公笑了起来,在地上嗑了嗑烟杆,

“你们卖不卖都不关澜澜和杳杳的事。你们赚了不会分她们一分钱,

所以你们亏了她们也不会借你们一分钱。”

“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