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二章 好的就是这一口(大结局)(3 / 5)

阴气太重,犹如牢狱一般,在这里出生长大的皇族,极难心智正常。因此丁宽把南北两宫的面积做了调整,起居用的南宫,被大幅缩小,节约出的地盘用于扩建办公用的北宫。

五年过渡之后,国泰民安,在诸位大臣的进言之下,丁宽也不再谦让,终于正式立国,一场庄严的登基大典之后,搬入皇宫登基坐殿,成为了新朝的开国皇帝。

新朝的国号没有再进行更改,以越国为国号。而作为新朝新气象,丁宽登基之时的第一个皇命,就是更改纪元方法,不再使用年号纪年(如建安十六年),而是使用朝代纪年,以丁宽登基的当年为大越元年,之后的纪年以此类推,并下旨成为定例,大越未来的皇帝也不再设立年号。

丁宽没有登基之前,一直没有设立皇族相关的制度,当上皇帝之后,自然就要把这一块制度建立起来。

随着丁宽设计的新制度运行良好,皇帝的权力大幅下放给了各级官吏,只要皇帝不胡乱插手,这套管理体系就能有效的持续运行。如此,需要皇帝亲自下的决策大幅减少,朝廷的运转,不再需要依赖明君,对皇帝继承人的要求也就大幅降低。

因此丁宽定下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皇位长子传承制度,并把继承人选,按照第一、第二。

第N继承人,这样的顺序进行顺位排序。

这种僵化的皇位继承机制,并不是最好的传承制度,无法保证传承人的素质,但却可以保持皇位继承交接时的和平有序,避免这些继承人选之间的夺位之争。

真实历史上,宫斗,一向是中国皇族内部最阴暗激烈的斗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都要争宠,如果再想为自己生的皇子谋取帝位,怎么可能不斗的一塌湖涂。

国家的统治者,以保证子孙众多、家族昌盛为借口,骄奢淫逸,纵欲无度,造成了皇族内部诸多的狗血故事,严重的甚至致使朝臣卷入宫斗之中,造成朝廷动荡,这是多她妈扯澹的事情。

丁宽本身只娶了一位妻子,两个儿子都已成年,连孙子都已经有了,并不缺乏继承人选,登位之后他也没有再纳妃子的打算,为此丁宽直接驳回了礼部官员的纳妃建议。

不仅如此,丁宽还立下皇族内部的新规矩,皇族成员最多娶妻三人,一正妃,两偏妃,有子不得纳妾。如果皇族三十岁仍无子嗣继承香火,才允许迎娶妾侍,但亦不可超过四个。

历朝历代,皇族子弟叛乱争权多有发生,为此丁宽也一改汉室大封宗室的传统,将皇族的封赏范围大幅缩小。皇帝之子,直接封为亲王王位,亲王之子,以王子为爵位,王子的下一代,就不再封赏皇室爵位,只记录在族谱之中。

丁宽本身没有亲兄弟,现在的所谓皇族其实都是他的子孙,第一代亲王只有他的两个儿子,至于孙辈的王子倒是有五个。至于老家的丁氏族亲,就只是录入了族谱,没有任何的封爵。

丁宽并不想把子孙后代养成贵胃子弟,如此封爵,祖先的荫庇三代而止,即使未来家族不断繁衍扩大,也不会再出现汉代宗亲王室泛滥的状况。

丁宽并不排斥所谓的宗族文化,如此谨慎封爵,只是为了防止后代沦落为国家蛀虫。皇族中每代能够继承皇位的终究只有一个,其他无法继承皇位的后代,丁宽也自然要作出妥善的安排。

丁宽对子孙后代的安排,并不是给皇族分配多少财富,而是以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为核心安排。只要能够入族谱的后代,都可以由皇室出资,接受最好的教育。

丁宽起家的过程,就是依靠先进的技术,通过经营农庄,聚集了大量的财富钱粮,再以这些财富钱粮征募私兵,借着汉末乱世,一步步扩大势力,直至坐上皇位。

随着丁宽的势力越来越大,丁家经营的产业自然也跟着快速的扩张,家族财富已经巨大到不可想象。丁宽称帝之后,这些产业自然就成为了皇族的私产,因此丁氏皇族与中国历史上诸多朝代的皇族完全不同,根本不需要国家财政来奉养。

丁宽这些年来一直在推进教育,尤其是注重自然科学体系的建设。在丁宽的强力推进之下,所有的县都已开办了提供基础教育的中小学堂;每个郡也都设有初级的专科学校。

在此基础上,丁宽又在各州设立十几所高级的专业学校,办学资金,都是由丁氏皇族提供。这些高级的专业学校一律以皇家书院命名,其实已经有了后世大学的雏形。

这些学校除了提供教学之外,还要负责各种技术研究,有了研究成果之后,就会交给皇族的产业进行经营,形成商业与科研的良性循环,也算是古代版的产学研一体化了。

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有幸投生到皇族,从上就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有良好的教育条件,有皇族身份带来的各种便利,如果有后代再逐渐沦落,那就是完全扶不起了,只能由得这样的后代,自生自灭,不值得怜惜。

作为眼界开阔的穿越者,丁宽对后代的培养,十分的开放,鼓励后代按照喜好从事各种行业,自谋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