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丁入亩在减轻黔首百姓负担的同时,可以削弱诸多的地方豪强。取消人头税,对于地方豪强就是釜底抽薪,瓦解了地方豪强对人口的掌控。
垄断能够赚取超额的利润,豪强独霸一方说穿了就是对区域各种资源的垄断。地方豪强自身的实力被削弱,无法与官府进行正面对抗之后,接下来,一定会谋求地方胥吏密切勾结,继续借助官府的势力,保持对地方资源的掌控。
地主豪强掌握经济资源,胥吏掌握官府权力,是地方上最有权势的两个团体,这两者天然有着进行勾结和交易的倾向。想要完全杜绝二者之间的勾结,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要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很多方面需要豪强与官吏的密切合作,丁宽也不可能要求地方官员胥吏,对地方豪强成天扳着死人面孔。
只不过,这种勾结的过程,强弱之势会更加的倾斜,地方豪强在实力被削弱之后,已经没有了与官府抗衡的能力,只能逐渐沦为官府的附庸。
只要再对这些地方豪强进行儒家思想的灌输,削弱他们与官府对抗的意志,这些豪强就会逐步转化成官府的延伸势力--乡绅。
如果用丁宽穿越前的视角,乡绅阶层是一种封建社会的残余,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丁宽现在已经穿越到了两千年前的汉代,能够把难以管理的豪强,转化为听话顺从的乡绅,已经是很巨大的进步。
乡绅垄断经济,赚多少钱,丁宽并不太在意。只要这些人,对上能够顺从官府的领导,对下能够剥削的不是太残酷,就能够稳定整个社会结构。
丁宽特别注意的,就是不能让这些豪强地主转化出来的乡绅,剥削的过于残酷,把黔首百姓逼上绝路,也就是激起民变。
不过经济上的剥削,残酷程度还是可控的,只要管住官府的胥吏,不让官府之力成为这些乡绅的压榨工具,就不会使得底层社会的矛盾过于激化。
丁宽从掌握青州之时,就开始不断整顿吏治,其后又成立专门的监察司,诸州联盟成立后,也一直在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就是要避免公权被滥用。
在理顺底层秩序同时,丁宽自然也要重新理顺帝国的核心管理层。丁宽要建立新的帝国,但帝国的核心管理层,依然离不开功勋贵族和士人集团。
功勋贵族不用多说,随着新的丁氏王朝的建立,原本围绕在刘家皇族身边的汉室勋贵,自然会被丁氏王朝的新勋贵所取代。
而且丁宽本身是开国君主,威望够大,足以压服手下的勋贵阶层,即使手下的将领中,刘备、孙策这些人都是野心勃勃之辈,但有丁宽镇着,不怕他们翻出什么浪来。
最麻烦的其实就是士人集团,尤其是那些所谓的世家,需要一点点的进行分化瓦解。
这些世家,依赖所谓家学,在儒家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通过门生、故吏、姻亲编织了巨大的关系网,在中枢垄断了诸多的官位,在地方其实就是那种霸一郡的地方豪强。
其中最顶级的几个世家,如汝南袁氏、弘农杨氏,连续几代有人出任三公高位,是汉代士人集团的内部竞争胜出者。如果仅仅是几个顶级世家,丁宽要对他们进行清洗,问题并不大。
汝南袁氏出了袁术、袁绍两个野心勃勃的兄弟,是汉末乱世最大的搅屎棍,依靠家族名声,搅风搅雨。不过,这两兄弟才具不足,在诸侯争霸中落败之后,汝南袁氏受到大规模清洗,不会有任何人出来说情。
弘农杨氏是关西士族的代表,只是弘农杨氏没有袁氏那么大的野心,把家族的未来都押注在了汉廷的身上,随着汉廷的灭亡,杨家的影响力势必也会大幅的衰落。
这些顶级的世家,虽然表面上是世家的代表,但也只是代表而已,他们被清除了,还会有别的世家重新顶上来。真正难以处理的,反而是那些世代两千石的次一级世家。
虽然名面上,这些次一级世家没有袁家、杨家势大,但其实这些次一级的世家,才是汉代世家的真正骨干所在,不仅把控了州郡的势力,而且有着深厚的根基。
典型的代表,如徐州的下邳陈氏、安陆黄氏、吴郡陆氏、太原王氏、太原郭氏、陇西李氏。随便数数,这种次一级的世家就有二三十家之多。
这些次一级的世家,表面上对统治者及其顺从,并没有去抢夺皇室的权力,只是要保持家族的传承,甚至愿意表现出忠心,作为皇族统治国家的工具和打手。但暗地里却结成了松散的联盟,守望相助,利益交换,把持帝国的中层权力。
最麻烦的是,这些世家并非是几家几姓的小团体封闭联盟,而是不断新陈代谢,能够容纳吸收新团体进入的松散体系,即使其中一些家族衰落失势,又会有新的家族补充上来。
中国的士族门阀政治,起源于东汉,兴盛于魏晋,一直延续到唐朝,直到宋代才逐渐消散。晋代的顶级世家王家、谢家、唐代的五姓七望,在汉末还都不算特别突出的顶级世家,但依靠祖上的余荫,在后续的数百年里陆续发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