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整顿吏治 追缴赋税(1 / 2)

初平元年(190年),就在董卓迁都,关东诸侯大摆姿态中过去了。

丁宽虽然没有插手诸侯讨董之事,但这一年,丁宽也不会闲着,一直在潜心整治青州。

丁宽彻底平定了青州黄巾之时,已经到了五月,在青州黄巾之中,几乎没什么历史留名的人物。只有一个管亥,之前躲在东来郡的群山之中,最后被关二爷一刀斩杀。

此时春耕早就结束了,齐国、安乐、济南三个郡国,这次黄巾肆虐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是极具破坏性,很多县城被攻破,乡村、聚落被焚毁,而田间的农地也被践踏破坏严重。

给黄巾裹挟的人口有几十万,受到兵灾破坏的人口,却高达百万之众,这些受灾人口,如果不有效管理起来,很快又会无路可走,再次聚集为寇,成为新的动乱之源。

仅仅发一点粮食,或派一些麦粥,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此时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以工代赈。

青州被严重破坏,到处需要进行休整重建,因此工程并不缺,关键是要拿得出支撑以工代赈的钱粮。

此时青州已经被丁宽彻底掌控,而且未来青州会做为丁宽的根基之地,因此此前的很多方法反而不能再使用了。

之前,最早在荆州之时,丁宽解决流民的办法,是联结那些荆州大族,把大量的南阳流民迁入了南郡和江夏。这些迁徙过去的流民,大部分都转化为了这些大族的徒附。这是典型的饮鸩止渴,虽然使很多流民免于病饿而死,但却使他们失去了自由民的身份,进一步加强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那时的丁宽,自身力量严重不足,要想在几个月内解决这些流民的生存问题,只能借助荆州大族的力量,这也是那些荆州大族支持丁宽和徐璆的原因,这些大族都在这件事中获得了足够的利益。

在豫州,丁宽同样是在带领当地的大族豪强一起发财,开山造田,是一块新增加出来的蛋糕,这些大族跟着丁宽一起开山造田,虽然也同样安置了大量的流民,但蛋糕的最大部分,同样被这些大族吃了下去,一个个当然开心的很,对领着大家一起发财的丁宽,也自然是支持的很。

但在青州,丁宽已经是事实上的割据军阀,有刀兵、有权势,哪里还能够允许那些大族,趁着这些灾民艰难求生之时,就大举扩张的?

要想解决青州的问题,最大的限制条件,就是钱粮,丁宽与手下的几个谋士,商议了几次,最后确定的钱粮来源,就是三个方面。

第一个,继续从扬州向青州输送钱粮,但这些钱粮算是丁宽各人借给将军府的,这些钱粮主要用于屯田,未来要从屯田的收益中,逐步归还。

包括之前已经从扬州运来的钱粮物资,都是有帐的,未来都要还给丁宽。将军府的运作,与丁宽在扬州积蓄的私人财富,必须要公私分清,不能混乱起来。

第二个来源,就是青州各级政府的府库,此时正是需要解决大量灾民的生活问题,政府府库中储存的物资钱粮,就应该在这个时候拿出来用。

至于府库被清空之后,只能是以后再慢慢重新储蓄。常平仓制度,本身的意义,就是用仓库储备,应对各种灾害,以缓和社会矛盾。

前两个钱粮来源,都不是从青州的民间筹集,比较容易实施,但第三个来源,就不同了,极可能在青州引起动荡,必须靠武力刀兵的压制,才能进行。这第三个钱粮来源,就是税收。

此时青州黄巾刚刚平定,按照常规的思路,应该是减免税赋,而不是大规模征税。丁宽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丁宽下令免去了青州这一年的算赋。

但在免税的同时,丁宽又开始继续在青州,全面的清查田亩和人口。但与前次仅仅将很多土地划归屯田不同,这次的清查田亩,就是冲着豪强富户去的。

不止是要查清田亩,之前这些豪强富户,通过与地方官员勾结,隐瞒土地,隐匿人口,少缴甚至根本不缴纳税收,转而把这些税负都摊到了黔首百姓头上,这才是百姓生存疾苦的原因。

现在丁宽在青州六郡之地,手握四万大军,就是要把这种明显不合理的状况,彻底改变回来。在清查田亩的同时,对各地过去五年的算赋账册进行重新核查。

为此丁宽从扬州,调来了上千的基层管理人员。此时,丁宽推行十几年的,小学堂和算学基础教育,就显现出价值来了。

这些基层人员,个个认识字,人人会打算盘,每天算盘几乎不离手。青州六郡,六十五县,这些管理人员就分成了七十多组,每组十几到二十人不等,每组还配备一曲兵马保护,直接就下到各个郡县开始大规模核查。

那些豪强大户,能够与地方官吏勾结,长时间大规模的逃避税收,靠的根部不是什么会做假账,而是关系盘根错节,互相掩护虚报。真要用技术手段进行认真核查,账册上自然是漏洞百出。

丁宽查账的范围只是过去五年,再之前的干脆就放弃不管。即使如此,也有大量的遗漏、偷逃税赋被查出。偷逃税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