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章 董卓迁都(2 / 2)

尽最后一滴血?他皇甫嵩起兵反董又如何?真以为杀了董卓,袁绍那些人就会乖乖的重新做汉室的忠臣?

此时,能够洁身自好,不靠着出卖汉室、刘家,来谋取利益的,就已经是有良心的了。对于皇甫嵩这些老臣而言,已经看到了汉室的结局,不生异心,只是不想给自己身上留下污点罢了。

后世很多汉末三国时期的忠臣故事,不过是后人为了皇权教育杜撰出来的罢了。看看曹操称魏王的时候,有几个人反对?曹丕逼刘协禅让之时,有什么人替汉室出头?

皇甫嵩放弃抵抗,盖勋独木难支,两人最后都入了洛阳。董卓迁都长安的条件就彻底成熟了。

从军事角度而言,洛阳此时的战略态势确实恶劣,洛阳已经被关东联军和河东的白波形成了包围态势,只有弘农一条通道与关西相连。

如此形态,即使董卓的兵马战力强悍,能够取得战术上的胜利,但战略上的劣势却很难扭转。后世的史书,很多都把董卓迁都长安,描述为看到关东联军势大,迁都躲避。

这么说,有些道理,但董卓迁都的理由绝对不止是军事的原因,一月份关东联军起兵,二月份董卓就决定迁都,反应如此迅速,政治上的考量因素恐怕更多。

对于董卓势力而言,迁都长安绝对是一步好棋,如果董卓后来没有死在,王允和吕布的政变之下,能否轮到关东的诸侯争霸天下,还真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