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年,金桂飘香时节。 大明京师。 赵贞吉和海瑞,在南北两直,督办清丈田亩试点的俩大员,已都在这段时节,进了京。 “启奏陛下!” “北直清丈新增耕田三百六十二万五千五百亩耕田。” “南直清丈新增耕田五百七十八万八千九百亩耕田。” “合计增加耕田亩数达近五成。” 而也因此。 这一天,紫禁城云台门内。 朱翊钧便一边喝着茶,一边听着户部尚书王国光,对关于南北两直试点清丈后的成绩的奏报。 渐渐地,朱翊钧在听到,单南北两直清丈就增加有九百多万亩耕田后,他和在场的张居正、吕调阳等大臣皆笑了起来。 要知道,南北两直增加的九百多万亩耕田,已经相当于大明现有总田亩数的近六成。 这意味着会增加大量的田赋。 “很好,清丈果然效果不错!” 朱翊钧接着就点了点头,说了一句,随即就问道:“想必就这增加的这九百多万亩耕田,所增加的赋税,也够用作今年的各项开支了吧?” “回陛下,不但够今年开支,还能有所节余,大约可节余三百来万两银子,和一百多万石粮。” 户部尚书王国光回道。 朱翊钧听王国光这么说,也就在这时念起《国风》来: “硕鼠硕鼠, 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 莫我肯顾。” 念后,朱翊钧就道:“可有需要尽早实施的利民之新政?趁如今国帑充裕,应该尽快推行才是。” “以免,这些钱粮大量存于仓中,而为看管之贪官墨吏所盗。” “所以,还不如尽快用这些钱粮做利国利民,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除张居正外,诸大臣听朱翊钧这么说,皆是一惊,心想,陛下对天下官吏的廉洁程度,原来这么不看好,而不是,觉得天下官吏多是清廉正直的。 张四维甚至,因此还瞥了张居正一眼。 他希望张居正这个唯一能迫使皇帝改变观念的人,能及时纠正皇帝的这一不妥观念。 所谓君不密,则失臣; 皇帝现在要立即把节余的国帑用来利民,只是因为不放心看管钱粮的官吏。 这像什么话? 然而,张居正这时起身后没有这样谏言,而是拱手作揖道: “启禀陛下,如今河道已经多年未疏浚,而且这次在南直清丈期间,据报,江西一带多处堤坝因年久失修,再加上今年江西雨水过多,所以溃堤多处,以至于大量民田被淹。” “故以臣愚见,不如派官员总理河道,且先去巡抚江西,治水赈灾,用还未运进京的,那部分在南直征缴的逋赋,作为江西治水赈灾之用,而可大省路上运输之费。” “准!” 朱翊钧回道。 张四维则因此诧异地看了张居正一眼。 他没有想到,张居正竟然早已准备好,拿节余的国帑,做什么利民的事! 张四维有理由怀疑天子不相信天下官吏的廉洁程度,只怕就是张居正教的。 “这次清丈南北两直田亩,负责执行此新政的官吏们居功至伟,当予以褒奖,以励未进行清丈田亩之地的官吏们。” 朱翊钧这时候又提起奖掖改革派的官吏来,且说着就下谕旨道:“给执行的官员赏加散官一级,府县以下赐双俸,道台以上赐三俸,巡抚、总兵赐银一万两,总督以上赐银两万两。” 朱翊钧这样做也相当于发养廉银,而省得执行改革的官吏们为朝廷得罪的势家豪右太多,却又因为得到的回报太少,而易出现心理不平衡,进而更容易被势家豪右腐蚀。 “陛下!” 海瑞这时站起身来,道:“以臣愚见,所增国帑,不当用做厚赏官吏之资,遵朝廷旨令行事,本就是天下官吏本分,朝廷若嘉其治政之绩,升起官即可,何必厚赏,如此岂不有违圣教?谁读圣贤书做官,不为社稷苍生,而是为财的?” 朱翊钧笑道:“不是谁都是你海刚峰,如今厚赏,也是为了将来一旦谁敢借着新政的名义大肆搜刮民财而可以重惩,如此,也就不算是不教而诛。” “是!” 海瑞内心欢喜地应了一声,没有力争。 他承认皇帝说的没错,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一样,按照圣人的要求来做官。 “另外,接下来,除了要在全国推行清丈田亩的事外,还有要开海的事,一旦开海,就要增练水师,内阁当同兵部廷议一下,确定需要增练的水师规模,以及需要荐举谁为练水师的主帅!朕决定,新编水师皆肇名为勇卫营。” 朱翊钧这时又说起了练水师的事,众大臣连忙口称“遵旨”。 接着,朱翊钧又道:“朕近日吩咐内侍,对国朝历届殿试里,中第者的籍贯与家境,做了调查与统计。” “朕因而发现,庶民出身的中第者,在历届殿试名额中的占比越发的少,如今已开始出现失衡的情况!” “这固然是因为庶民出身的士子,接触到时文名家与名篇的机会,不如官僚缙绅子弟,所以庶民出身的士子更容易落第。” “但要是,任由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是不利于朕和朝廷知道小民疾苦的。” “故朕决定,在现有的进士名额基础上,再增加五十个进士名额,作为专门录取庶民出身的士子的名额。” “以此类推,乡试和院试也应当增加这样的名额若干。” “而对此,当设定一个评判某士子可归为庶民出身之子弟的标准,如族里田亩不得超过一百亩,或者三代之内无中孝廉以上者。” “内阁同礼部会议此事后,就立即奏上来。” 朱翊钧说后就吩咐了起来。 而因此,这次,不仅仅是除张居正外的其他大臣吃了一惊,就连张居正本人也颇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