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将士并不知道,这所谓的铁路是修给火车走的。 “火车修通后,应该两天就能抵达沉阳……” 李定国少年早熟,只是略微算了算火车满载时的速度和走关外前往沉阳的距离,便算出了从京城走关外前往沉阳需要多少时间。 天策卫的将士们还在觉得六天时间已经很快时,李定国已经开始感叹“军备院”的力量了。 “这铁路用了多少民夫?” 李定国好奇的询问了一句,而总旗官则是不假思索回应: “据传是三十万人,顺天和朵颜府农闲的人都参加了,一日工钱十五文,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山西那边和陕西那边的工钱是十文,其他地方的基本也在十文到十五文左右,干满农闲,一年下来也能有三四两银子。” “虽说比不得我们,但算上家中田产,也算不错了。” “不知道现在留在昌平和密云的人分了多少亩地。” 总旗官在思考,而李定国不知道十年前的事情,因此好奇道:“分地有区别吗?” “当然有!”总旗官下意识大声回应道: “十年前我还是新兵蛋子的时候,昌平和密云那边,一百多万人平分三百多万亩地。” “两年前我听户部的官员说,昌平和密云的百姓只有六十万不到了,耕地却留下了四百多万亩,这算下来,一人八亩都够了。” “恐怕再迁移下去,一人十亩,一户五六十亩都不是不可能。” “你好像你老家延安府,听说眼下延安府百姓只有不到十万人,这会儿每人二十余亩地。” “也就是在闹大旱,不然留下的那十万人,恐怕连地都种不过来。” 李定国从总旗官口中听到了自己家乡的事情,他倒是没想到眼下延安府的田地充裕到了如此程度。 他还记得他小的时候,一户人家有三亩地,就已经算得上“大户”了。 如他家,一户三口人只有两亩地,每年全靠父亲在城门口找些力夫的差事,全家人才能活下来。 他并非没有哥哥弟弟,只是大多都饿死或者病死了。 “这迁移分地虽好,但总归有些丧良……” “咳咳!好了别说了,继续赶路。” 在李定国沉思纵马的时候,一名骑兵忍不住开口,但很快被总旗官的咳嗽声掩盖。 李定国不明所以,而所有人却都缄口不谈。 显然,强制迁移的事情,实际上在太平安稳的地方并不是什么打听不到的消息,而是人尽皆知。 许多燕山官员和兵马司的人都做了朱由检“移民实边”政策中的黑手套,数百万人被强制推倒房屋,拿上粮票北迁,哪怕他们不愿意。 在朝廷这种力量机器前,个人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 李定国并不知道这些事情,因为他很少能一个人出府去民间体察,但他还是从众人的对话中嗅出了猫腻。 “我听官学里的一些同学说,他们下个学期都要去朵颜府上课,而且心里不愿意,是不是官府……” 李定国在诈人,实际上与他同学的学子们都是经过挑选的,大部分都是生活在京城的小民子弟。 迁移这种事情都是迁移乡野,他身边根本没有乡野的同学,或者说京城内的官学,基本不会有乡野子弟来就读,因为乡野子弟都集中在乡镇上的官学就读。 “唉……” 总旗官一听李定国的话,还以为他也知道,因此不免叹气道: “北直隶和各府的官员都在为了完成朝廷安排的事情赶人走,之前他们不愿意赶人,是因为有陋规。” “人越多,陋规越多,他们贪的银子也就越多。” “眼下陋规取消,大部分官员都是拿着反年俸,因此宁愿清闲些。” “想要清闲,那府县的人少,便能清闲,因此便移民。” “户部那边,移民人最多的府县,据说会发一笔额外的奖励,数量不少,一个县的官员、衙役、兵马司分下来,每个人都能拿三四两银子。” “为了这些银子,官员便都着急的赶人,据传今年北直隶的人口恐怕连七百万都没有了。” “要知道六年前的时候,户部的人还说北直隶最少有八百万人,这才几年啊……” 总旗官有些唏嘘,但有立马反应过来,对李定国小心道: “这些话你听听就算了,你小子要是敢对殿下说,我非得踹你两脚。” “你不怕你连踹我的机会都没有?”李定国有些错愕,而总旗官却轻蔑瞥一眼道: “你以为殿下会对我干嘛,我告诉你,殿下别的不说,对我们这些大头兵可是个把个的好。” “我和你说这些话就算被锦衣卫传去,估计殿下也顶多就是把我外放去各地都督府的拱卫营,做一个守备。” “做守备?!”李定国诧异道:“拱卫营的守备不是领兵五百多吗?你这才领兵五十几个人,你也能做守备?” “呸!”总旗官吐了一口口水,嚷嚷道:“你以为上直的兵是什么兵?” 他挺了挺胸膛,很自豪的说道: “我们都是十年的老兵和老卒,随便一个下放下去,都能官升一级,更别提我们还是四骑卫的人了。” “虽说上直卫和拱卫营的军制不一样,但我就算平调去做总旗,也能领九十人,升一级做守备便是五百多人。” “升两级呢?”李定国很好奇,而这时总旗官却面露窘迫: “升两级,那我老张就干不了了,升两级我就做参将了,要有那个能耐,我早就当上百户官了。” 总旗官的窘迫被李定国看在眼里,他笑了笑道: “我挺好奇的,为什么殿下不直接统一军制?” “这是当时时机不成熟。”总旗官听到李定国询问,便给他解释道: “当时营兵不是什么好名声,而且殿下是用腾骧四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