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询问之余,他拿起快子对自己桌上的饭菜夹动,并示意毕自严也边吃边说。 只是毕自严毕竟骨子里还是文官,不愿意一边吃一边说,因此只是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抿了一口道: “发了军饷俸禄、还有宗室们的俸禄后,眼下还有现银一千九百六十七万四千三百余两银子,太仓在二月份的南粮北调后,还有三百多万石的粮食。” “四省大旱和江南的洪涝,赈灾如何了?”朱由检低头吃着东西询问。 “江南洪涝倒是在杀了不少犯官后,用抄家所得的二百余万两银子赈了灾。”毕自严回应道: “只是北方,上次的赈灾钱粮运抵各省后,确实平抑的粮价,但这旱情还在继续,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那几百万两钱粮,顶多撑到十月。” 毕自严皱着眉开口,而朱由检也抿了一口酒后说道: “户部的银子,命人调九百万两送往御马监,由御马监的皇庄对军屯田的百姓收粮,运往太仓和燕山三大仓。” “顺带通知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的衙门,重新修复扩建当地粮仓,每省要有足够储存五百万石粮草的十座大仓。” “这……”毕自严脸色变得有些犹豫了起来,小心翼翼的试探性问道: “需要这么多吗?这大旱只要熬过今年应该就没事了……” “建吧……”朱由检没有解释,如果这场大旱真的轻轻松松就结束,他就不需要布置这么多年了。 “是……”毕自严应下,但却依旧没有动快,直到朱由检抬头带着疑惑地眼神看向他时,他才犹豫道: “这诸藩就藩之后,即便按照殿下的规定,恐怕也能有田亩万万……” “届时如果要诸藩要迁移,岂不是能迁移走数百万人?” “不会那么容易,别忘了还有耕牛的限制。”朱由检吃了一口菜说道: “况且、就算真的迁移数百万人,也没有什么值得惋惜的。” “数百万人,也不过就是一场大灾罢了。” “别忘了山东这七年以来的经历,七年大灾,灾前山东百姓近千万,眼下又有多少?不足一半吧?” “若是这样的灾害持续数年,持续数省,朝廷赈灾赈不过来,那到底是看着百姓饿死,还是把他们送出去?” “更何况,把他们送出去也是为了我大明的海外藩国统治稳固,数十年后这数百万人难免不会发展到数千万人。” “人越多,需求就越多,贸易量就越大,朝廷的关税收入也就越多。” “这倒也是……”毕自严闻言微微颔首表示认同,而朱由检还有别的没有说。 他要送出去那么多人,让关内变得空虚,本质原因还是要让百姓有钱,然后解放思想,进行工业革命。 清朝为什么没有像西方一样爆发工业革命? 原因有很多,但根本原因是不具备工业革命的条件。 首先,缺乏思想基础。当时欧洲刚刚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启蒙思想逐渐普及,这为工业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而当时的清朝正值封建社会的顶峰,建虏疯狂加强封建专制统治,摧毁宋代、元代、明代遗留的官学、私学。 明代官学数量到清代,数量不足十分之一,老百姓被牢牢拴在土地上,官员在迂腐地读四书五经,整个国家死气沉沉。 在这种情况下,国人连话都不敢说,只会点头哈腰唯唯诺诺,想要实现政治革新根本不可能。 国人不知数学和物理是什么,没有思想基础,自然不会爆发制度和技术层面的工业革命。 这也是为什么哪怕元朝这样的蛮夷入主都有汉人百姓为其卖命,但清朝却只有汉人的地主阶级和士绅阶级的缘故。 官学和私学被摧毁,仅靠数量稀少的族学,根本不足以让百姓懂得什么事民族大义,民族廉耻和民族屈辱。 以至于清朝百姓面对侵略者,大部分愚昧的人还拍手叫好,隔岸观火。 他们既不推翻清朝,也不帮助清朝抵抗汉人,只知道一味地看清朝被欺负,殊不知清朝被欺负了,也会从赋税上转头欺负百姓。 当然、思想也只是一点,除了思想以外还有很多问题,比如当时的中原缺少工业革命爆发的物质条件。 工业革命需要三个条件。第一是劳动力需求,第二是煤炭供应,第三是市场。 清朝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南方地区,主要燃料是木材,而中国的煤炭主要产于北方,运到南方不划算。 第二、清朝人口数量庞大,劳动力短缺的情况较少,对工业化需求较小。 第三,清朝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国家长期重农抑商,导致国家缺乏工业发展的动力,所以清朝爆发工业革命的可能性很小。 最后,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而且属于落后民族统治先进民族。 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防止皇权旁落,清朝疯狂加强专制统治,大搞文字狱,发明创造被视为奇技淫巧,根本谈不上技术创新。 这三个主要问题和五个次要问题,朱由检不用考虑最后一个,因为大明是汉人王朝,可以激发民族BUFF。 第一点的思想问题,这注定和君主专制发生碰撞,朱由检自认为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的手段。 只是、相比较朱家的王朝,他更宁愿汉人站起来。 因此他想的办法很简单,海外藩王就藩,不仅仅是为了扩大华夏基本盘,也是为了保住朱家子孙。 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只要大明经济圈在,那么藩国和大明任意一方被农民起义推翻,推翻他的政权都需要考虑一个问题。 如果处死了明朝皇帝和朱氏子孙,那么新的王朝会不会被海外诸多藩王针对?最后爆发经济封锁和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