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哔!” “放!” “彭彭彭——” 天启七年三月初九,伴随着天津港鸣炮的声音出现,港口码头之上,已经站满了乌压压的人群。 这其中、有前来看热闹的百姓,也有天津船厂的船工,但更多的,是负责维护秩序的拱卫营士兵,和负责接应使船回归的礼部官员,以及主持欢迎的户部尚书毕自严。 除了他们,还有从京城纷纷赶来的各藩王、郡王。 他们等不及诸藩长史前往京城,于是决定亲自来迎接。 等不及的原因很简单,天启年间的第二次藩王会议,将会在十天后的京城太庙前举行,而负责主持诸藩大会的,则是被朱由检委以重任的毕自严。 在码头上,诸藩的脸色并不好看,又或者应该说是五味杂陈。 他们有的隐晦看向自己左右的藩王,有的则是看向毕自严,很少有人把注意力放在即将靠岸的下西洋船队上。 伴随着“砰”的声音响起,当船队靠岸,木梯被放下,一队队已经离去一年多的下西洋船队终于回归。 他们的所见所闻,将会决定诸藩会下多少筹码,会把多少身价赌到这场“牌桌”上。 “参见千岁……” 当数百名诸藩长史,使臣纷纷下了船只,他们便对着诸藩人群开始了作揖行礼。 见状的毕自严看了一眼四周,察觉人太多后便开口对身旁的礼部官员道: “组织人马返回京城吧。” “是……”礼部官员作揖应下,随后开始安排诸藩官员和诸藩亲王、郡王上车。 车队拉的老长,向着京城踏上返程,只不过在这返程的马车上,许多藩王已经开始迫不及待的询问诸藩长史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周藩的周王朱肃秦。 “天竺之地,究竟如何?是否适合就藩?” 周藩的象辂上,朱肃秦带着朱恭枵、朱绍烔面对周藩回归的一名长史和四名家臣提出询问,而对此,长史陈蕤则是递上了一份文册,并恭敬道: “天竺之地情况复杂,臣将其分为三部分,其一是地利,第二是人文,其三是利害。” “先从地利来说,臣等只是随船队从东吁沿海一直巡弋到了波斯地界。” “整个天竺的沿海地界,不管是气候,还是土壤和植被,各种变化十分显着,其地广袤,不输于大明……” “继续说!”一句不输于大明,立马把朱肃秦的兴趣给提了起来,他追问着,而长史陈蕤也继续道: “臣在沿海打听过内陆的事情,长话短说便是……天竺之地北阔南狭,平原和适合耕种的地方也大多在北部沿着一条叫做强加河(恒河)两岸,以及中部一带。 “北部和中部的平原河网密布,灌既渠众多,农业发达,而南部为高原,只是东西两侧的海岸拥有少量平原。” “不过这高原也并非一无是处,其高原与海岸平原之间盛产水稻、小麦、甘蔗等作物,矿产更富煤、铁、锰、云母、金等物。” 在北部平原以北,是一座隆起的高山,延绵数千里,卧在我大明乌斯藏宣慰司与天竺之间。” “由于北、东有着高大延绵的山脉,加上三面环海,又有开发了数量不少的耕地,因此天竺在地利上有一定的优点。” “不过天竺西北地区有面积不小的沙漠,因此如果要争取就藩地,首选距离中部平原最近的沿海地区。” 长史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而朱肃秦听闻天竺有不少耕地也就放心了不少,他继续示意长史再说,而长史也道: “天竺的气候和大明迥异,首先是该地全年温度奇高,各地雨季时间相差很大。” “有的地方常年不下雨,有的地方常年下雨,这其中以西北和东北首当其冲,而这两地也容易爆发旱情和洪涝。” “此外、天竺大多平原都已经被开发大半,灌既水利俱有,农业发达,依臣之见,整个天竺已经开垦的耕地,恐不逊色于我大明……” “这怎么可能?”朱肃秦不相信天竺的耕地数量能和大明媲美,而周王世子朱恭枵也皱眉道: “若是有这么多耕地,那他们百姓的人数岂不是与我大明相当?” “确实相当……”长史作揖道: “我等在随军攻打小西洋监察使司时,小西洋监察司不过是天竺的一个海外土邦,一岛之地却有数府大小,数百万人。” “而天竺沿海土邦城池,大大小小数百座,百姓多者十余万,寡者上万,而听闻他们的商贾说,百姓最多的还是在强加河两岸的城池中。” “眼下天竺分割严重,北部是由当年哈烈国(帖木儿帝国)的驸马帖木儿后代巴布尔所建立的国家。” “该国被欧罗巴人称呼为莫卧儿,治下有民数千万,羁縻整个天竺南部高原地区的土邦,带甲二十余万,大多是骑兵……” “二十万骑兵?”听到这话,在兵家学府学习过的朱恭枵二人惊诧开口,毕竟在十七世纪能养二十万骑兵,这说明莫卧儿的经济并不逊于大明。 “并非全部都是骑兵,他们军中主要以步卒、战象、火炮、骑兵为主,骑兵数量在八万左右。” “不过他们的火炮数量,威力远不如我朝,护航的上直海军四卫只用了半年不到的时间,就覆灭了锡兰岛上带甲八万的土邦。” “臣在与四卫指挥使交谈时,他们对于莫卧儿的情报也十分熟悉,其中海军都督黄龙的侄子,指挥使黄蜚更扬言“以我天军一卫,可灭南虏数万”的豪言。” 长史说罢,看了看朱肃秦等人的模样,并小心翼翼道: “虽说有些夸大,但海军与拱卫营,上直的战力有目共睹,若是真的能聘请一卫兵马,或许能在数月内荡平南部的一地土邦,获得耕地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