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洵只能忍住了怒气,走下马车后,没有一点要理礼部官员的意思,直接就走向了福王府。 “诸位请勿见怪,父王近日水土不服,脾气有些暴躁古怪。” 见自己不省心的老父亲还在甩脸色,朱由菘只能连连向礼部官员告罪,而吴允中等人也懒得和朱常洵一般见识。 说白了、朱常洵众人和大明大部分京官都有仇,能给他们好脸色反倒是奇怪了。 “世子殿下舟车劳顿,今日便好好休息吧,万岁有旨意,诸王在京中随意走动,只不过还是别太叨扰百姓。” 吴允中很隐晦的提醒,所谓叨扰、也不过就是不要欺压百姓罢了。 上百藩王,素质参差不齐,要是谁在京城办事,还在看不得沙子的齐王眼皮子底下犯事,恐怕少不了挨一顿抽。 “多谢吴侍郎,就是不知道齐王何时返京?”朱由菘小心翼翼询问,而吴允中也回应道: “今日一早,齐王府的人传消息,齐王殿下已经抵达真定府了,想来五日内便能抵达京城。” “不过抵达后的当天最好是不要打扰齐王殿下,听闻齐王殿下舟车劳顿,路上感染风寒,需要静养。” “待十日后诸王全部抵达,届时万岁会为上直和北军都督府庆功,同时于太庙献俘,已诸王都要前去观礼,祭拜太祖高皇帝。” “多谢吴侍郎提醒。”朱由菘清楚了规矩,也回礼表示感谢,而吴允中见状则是回礼之后,带着礼部官员离开了百王城。 只是在他们走后,一些周藩、赵藩、晋藩……还有许许多多已经抵达京城的宗室子弟都走出了王府,看了一眼福王府门口的朱由菘。 朱由菘倒是懂得礼数,虽然也是个小胖子,但终归是王府嫡出,礼节上比大多宗室子弟好上太多。 他对着偷瞄他的其他宗室子弟作揖行礼,随后才起身走进了福王府内。 不得不说、尽管朱常洵和朱由校有仇,但是在明面的府邸营造上,朱由校并没有偷工减料,也没有使什么坏心眼。 朱常洵逛了一圈,整座府邸可以说无可挑剔,即便皇宫的工匠亲自出手,也难以设计和建造出那么精妙的建筑。 “父王、看样子我那皇兄对我们还算不错。” 离开了旁人,朱由菘也卸下了伪装,原本是值得感叹的事情,却在他的语气下,变得有些挖苦了起来。 “那两个小子不怀什么好心,尤其是朱由检那小子。” 朱常洵回应了一下朱由菘,心里也有些暗恨起了朱常洛。 说实在的,他恨得一直都是朱常洛和帮助朱常洛进行国本之争的文臣,对于朱由校和朱由检,尽管他嘴上经常挖苦,但毕竟不好意思和两个子侄辈的人计较。 从朱由检答应让他海外就藩之后,他对朱由检的看法就改变了许多,尤其是知道朱由检一直在推动海外就藩的事情后,他对朱由检更是有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官。 这样的感官,想必不止是他,应该说是所有亲王、郡王都有的一种感官。 但凡知道朱由检上位和夺权的过程,哪怕是敌人也不得不感叹一句“好亲王”。 感叹之余、大部分人都觉得此时坐在龙椅上的那个皇帝十分命好。 朱常洵也是其中的一人,甚至有的时候他在想,如果朱由检和朱由菘互换一下,或许他朱常洵也可以效仿成祖文皇帝靖难了。 想到这里、朱常洵看了一眼有些肥胖的朱由菘,又想起了当初朱由检进入福王府的意气风发,不由微微皱眉。 “菘儿、这次来到顺天,除了下西洋和海外就藩的事情,你也要作为福藩的世子,和诸王世子一起前往燕山学习兵法韬略。” “啊?我吗?”听到朱常洵的话,朱由菘诧异了瞬间,又表情难看道: “父王、儿臣这样子,恐怕学不了什么……” “混账!”听到朱由菘的丧气话,朱常洵当即呵斥了一声,随后恨铁不成钢道: “你若是不学兵法韬略,那我福藩怎么在海外立足?!” “这……儿臣领命。”朱由菘听到自家父王的训斥,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倒是不朱常洵,他自己不去学习兵法韬略,反而想让朱由菘学习,然后成为比肩朱由检一样的存在。 这倒是符合了传统家长“望子成龙”的行为,丝毫不想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道理。 不过、朱由菘也不是第一个挨训斥的,实际上大部分强藩都训斥了自己的继承人。 相比较之下、周藩可以说在宗室能力上,不仅手段老练,心态也更加适应即将改变的世道。 周藩从亲王到世子,再到世孙都来到了京城,而手段老练的周王朱肃溱不仅亲自带头开始练习射箭,还主动带着儿孙去和驻守齐王府的拱卫营参将讨论兵法。 上行下效,朱肃溱都如此,作为世子的朱恭枵和世孙的朱绍烔也是学的卖力。 不仅仅是他们,周藩的其他郡王都继承了良好的家风,不断地厚着脸皮,在接下来的日子,前往五军都督府去讨教兵法,打通关系。 毕竟谁都知道,上直拱卫营和外拱卫营的战力,如果能拉拢到一两个上直拱卫营,然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请上直去海外,那所打下的藩地必然要比一般外拱卫营打的要大得多。 周藩的心思,所有人都看出来,无非就是押宝在海外了。 见到他们的卖力后,其他藩王也纷纷效仿,唯独朱常洵对这些事情没有太过上心。 在他来到京城的这些天里,他白天假装监督朱由菘去学习兵法,夜里却偷偷接见起了服侍郑贵妃的崔文升。 不过他没有傻到还想着皇位,而是利用崔文升和郑贵妃,向皇宫之中的朱由校,自己的那个大侄子哭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