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制,本质是屯田制,当年太祖高皇帝使用这个制度,是因为国初北方凋零,需要迁移人口北上时起到了稳定北方,同时减少军费支出,才使用的。” “然而,自从宣德年间开始,卫所便陷入了腐败无用,连军屯籽粮都越来越少的局面。” “唐朝不过百余年便从府兵制转变为募兵制,而我大明虽然试图转变,却因为财政而中断,这也是我大明武备虽盛,但却接连丢失了努尔干和三宣六慰的原因。” 朱由检说的很清楚,而朱由校经过点醒,也知道了自家弟弟原来一直以来裁撤卫所的做法,便是在逐步的将“冗兵”问题给解决。 “哥哥、只要您能解决卫所兵和营兵的“冗兵”问题,大明只需要保证七十到八十万的兵马,就足够横扫四夷。” 朱由检的话让朱由校忍不住的点头,随即追问道: “冗费这件事情,弟弟又准备怎么解决。” 见朱由校询问这个,朱由检早就腹稿于心中,于是当即说道: “冗费、实则是为了应对“冗官”“冗兵”问题所带来的结果,因为庞大的官员、军队数量均由朝廷财政供养,必然造成入不敷出、寅吃卯粮的巨大花费。” “当初宋朝灭亡,便是因为“三冗”,而“三冗”问题并不是北宋独有,反而是我华夏历朝历代都有的问题,但宋朝的“三冗”问题最为严重,没有之一。” “宋朝的“三冗”之严重,便是宋仁宗的“庆历新政”,宋神宗的“熙宁变法”“元丰改制”都无一例外的以失败告终,而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宋朝缺乏魄力果断的君主,有魄力的君王又偏偏短寿,因此在软弱的君王面对官僚贵族集团的强烈反对时,总会半途而废。” “但哥哥和宋朝君王不同,只要掌握了兵权,再等燕山所的学子成年,便可对“三冗”进行变法!” 朱由检自信的模样,让朱由校都忍不住心痒痒了起来。 “听弟弟这么说,我倒是有些迫不及待了。” “若是可以,首要便是先将都察院和言官都给换了!” “额……”听着这话,朱由检是明白自家哥哥有多恨言官和都察院御史那群嘴炮了。 不过也不奇怪、别说对方,就是自己也恨啊…… “对了、弟弟,这次来燕山,可不只是为了这件事,还有一件事,你看看。” 朱由校忽的想起了正事,随后转头看向了刘若愚,刘若愚见状,也拿出了一份文册,双手递出。 朱由检疑惑的接过,打开后当即皱紧了眉头。 这文册记录了从泰昌元年九月,到天启二年五月的所有弹劾奏疏,可以清楚的看到,弹劾对象渐渐从党争变为了对朱由检和御马监。 “合着党争党争到我头上了?” 望着这文册在五月的三千多份弹劾奏疏中,齐王和御马监出现了高达七百多份,朱由检就知道,东林和齐楚浙宣昆五党开始默认的将自己视为一党了。 “齐王党?好像好不错的样子……” 朱由检轻蔑一笑,随后合上了文册,对站在夯土地上的朱由校道: “哥哥就让他们再跳梁几年吧,三年后,他们就没有跳梁的地方了。” “你这说的倒是轻松……”朱由校略感头痛的捏了捏鼻梁: “他们烦的可是我啊……” “相信哥哥有办法收拾他们的。”朱由检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而朱由校闻言一愣,随后才抬头道: “你这小子……” “说说吧!你准备怎么裁撤辽西人马?”朱由校说笑着,随后向着燕山所外走去,朱由检也跟了上来说道: “简单、以势压人罢了。” “三骑卫加六营兵马,便是三万多大军,到时候再调辽阳浙兵两万前来广宁,便是五万大军。” “五万大军,再开出一些丰厚的条件,朱万良和姜弼就算想要作乱,也要考虑下面的人愿不愿意和他们一起作乱。” “这话倒是不错,不过还是得考虑一下人心。”朱由校满意的颔首,顺带提点了一下朱由检。 朱由检闻言作揖回礼,随后继续道: “人心难以揣摩,但臣弟相信开给辽镇兵马的军饷,足够大部分人摇摆不定。” “只需要这片刻的摇摆不定,裁撤辽东镇兵马一事,便定下来了。” 两兄弟边走边说,很快就走出了燕山所。 眺望着六月的燕赵大地,朱由校只觉得一股豪迈的感受在他心中滋生。 他做到了曾皇祖父、皇祖父、父亲三代人都没有做到的事情,这足以让人歌颂他。 想到这里、朱由校又想起了裁撤辽镇兵马之后的事情,因此便道: “裁撤了辽镇兵马,必然是要归入御马监统辖的,那弟弟能负担得起辽镇的兵马吗?” “这个……”朱由检苦笑道: “眼下辽镇与御马监有关的兵马,一共是三十二营三卫,合计十一万三千八百人。” “我这边又募六营兵马,而裁撤辽镇兵马之后,也会留下十营的兵马,所以辽东镇最后应该是三卫四十八营兵,合计十六万二千余人,不过也不确定,或许会低于四十八营也说不定。” “反正这三卫四十八营兵每岁的军饷不会超过二百四十四万两,加上粮秣,应该不会超过三百八十万两” “辽镇眼下在朝廷手中的卫所一共有二十卫,军户十一万二千户,军屯田五百六十万亩。” “以辽镇的粮食亩产,能提供给御马监的粮秣恐怕也就在百万石左右,以当地的粮价折色,最多八十万两。” “御马监恐怕还要额外再支出三百万两,确实有些难以承担。” “辽镇的兵马有些多了……”朱由校皱了皱眉,而朱由检也道: “臣弟也是这么认为的,但老奴拥兵十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