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废衍圣公(2 / 4)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111 字 2023-03-19

子大多都十七八岁了,也到了该娶妻生子的年纪。

因此,六百多万学子,最终只有不到二百万人上了府学,而这些府学的老师,则是都是从顺天、应天两座府学毕业走出的燕山学子。

至天启十四年,大明将浙江纳入了官学体系,燕山官学的最后一批学子也毕业,因此,燕山官学也集体裁撤,并入了官学。

这样的举措在许多燕山官员的意料之中,他们并不觉得意外。

燕山派都没有什么举动,那守旧派的官员就更不可能有什么举动了。

所有的官员都在忙着迁移和赈灾的事情,无一例外,因此根本顾不上其它事情。

八十多万官员忙着一亿六千多万人的事情,尽管没有加班一说,但想要处理好手头的公务,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没有加班的。

近些天来,六部连连上疏,请求今年恩科能多招募些人,为各部加派人手,但朱由检根本不予理会。

他心里清楚得很,六部眼下的人,可以说刚好够干事。

多一些人手,他们便松懈,少一些便操劳。

维持眼下的官员数量,才能让他们一直紧绷,没时间贪腐。

这不是朱由检个人的猜想,而是他实践得出的结果。

随着大旱奖励,锦衣卫忙着立功,因此监察得紧,官员们不敢懈怠,只能埋头苦干,贪腐的事情一下子变少了许多。

不过朱由检也清楚,这样压榨官员,总有一天会有人不满。

但那无济于事,不满就辞官好了,反正后面有的是人。

他这种想法让文官们难受,倒是武将们十分舒坦,不仅仅是京中,便是京外也一样。

朱由检掌握着全局,可以说稳坐钓鱼台,唯一让他有些上心的,除了旱情,便是漠北和西域的事情。

自从孙应元加大了对漠北各部的烧荒和攻击后,喀喇沁率先西迁,大明也趁机出兵,收复了捕鱼儿海一带的齐王府城,更名为西山城。

喀喇沁的苏布地西迁之后,车臣汗硕垒就直面起了东军都督府的三万多精骑,被打的苦不堪言,也跟着西迁。

不过硕垒倒是没有直接西迁去和林,而是退往了狼居胥山下的撒里怯儿城。

他让出了千里草场,不过明军却因为后勤的问题,无法再对他们造成袭击,只能占领了哈喇莽来和巴尔和斯坦两座城池,并更名为漠南和漠北城。

如此一来,明军在漠北东部就有了落脚地。

等辽漠铁路修通,明军也可以走漠东的哈喇城水运把粮食用船只运到漠北东部的漠北城,从漠北城出发打击外喀尔喀三大部可就容易许多了。

“让孙应元增大压力,逼他们要么投降,要么西迁。”

朱由检将奏疏批阅,王承恩也闻言颔首。

二人继续处理着政务,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方的移民规模也不断地再增加。

六月,北方迁移关外人口多达十七万,七月二十二万,八月二十六万,九月秋收之后,这个数量更是增长到了三十三万人。

河南、山东的水田大半变为水浇田,当地无法承载这么多人口,面对飙涨至八文钱的粮食,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迁移,其中尤其以地主麾下的佃户最多。

佃户要迁移,地主自然不会允许,但地主又不愿意掏粮食养他们,继而自然就引发了一些矛盾,其中以山东为代表,而山东又以衍圣公府为代表。

事情被上奏,正好被找不到孔家把柄的朱由检抓住。

曲阜孔门、这是一个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世家,能传承这么久的原因,只因为孔仲尼一人……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后汉宣帝儿子汉元帝大肆推崇儒门后,孔子就被尊为了圣人,而曲阜孔氏也开始了经久不衰的腿软道路。

西汉中期,天灾频发,社会动乱,儒者梅福认为,这是由于未能妥善安排对于孔子的祭祀,因而上天发怒。

朝廷接受了梅福的提议,封孔子为商汤的后代,接续先王的祭祀,东汉时正式把孔子作为国家的公神,其地位和社稷神同等。

唐代命令每个县都要建庙祭祀孔子,每年春秋两次大祭,每月初一和十五两次小祭。

唐代以后,孔子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孔子的封号也不断增加、而孔门也获得了衍圣公这一世袭的称号。

北宋时,孔门还没有变味,不屈服异族而南迁,腿软的则是留下来投靠了金国。

后来到明朝时,为了笼络读书人,朱元章不得已又继续效彷宋金元三朝,让孔门继承了衍圣公一世袭爵位。

发展到明末时,曲阜孔门已经成为了一个毒瘤。

天启十四年,整个山东耕地不过六千万亩,曲阜孔门就占据三百多万亩,而依附他们的大中小地主更是占据六百多万亩。

他们不用纳税、不用交赋,可以说明朝给予了它们历代王朝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