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一前一后往大明村而去。
“孟秀才,俺只到这里,”船夫停在江边说,“拐进去是黑风寨,山贼窝子俺不敢去。”
孟昭说:“山贼已被剿灭了,没有危险。”
船夫只是笑:“俺不去。”
孟昭抱起几个月大的龙凤胎,妻子牵着六岁大的女儿,登岸一路步行进山。
此时的大明村,接纳了好几拨逃户,又招来四十多城外贫民,人口已飙升至926人(含未成年)。
朱国祥这两天也在,正在为堰塘选址。
“这里可以平整出来,”朱国祥指着一处缓坡说,“能挖一口面积半亩的堰塘,工程量不算大,入冬之前应该能完工。各处山地都要调整规划,每隔一段距离种树,防止过度开垦造成水土流失。暂时就种桑树吧,保持水土还能养蚕。”
朱铭说道:“冬天农活不忙,如果不下雪,还能继续挖堰塘,咱们再去选一处地址。”
父子二人踱步下坡,朝另一座小山走去。
山脚与河岸之间,有大片水田,高矮相间,已经带着点梯田的味道。
朱国祥说:“唐代就发明了高转筒车,但我在西乡县还没见到过。这里如果搞一架高转水车,在山脚处修一条水渠,就能快速提水灌溉一大片田。”
“什么是高转筒车?”朱铭问道。
朱国祥解释道:“筒车是提水灌溉工具,高转筒车特别高,能够浇灌高处土地。按照王帧《农书》的记载,甚至能达到十丈高,也就是三十多米。”
“有点离谱,三十多米,都十层楼高了,”朱铭问道,“你能做出来吗?”
朱国祥说:“按照这里的地形,十米高就够用了。我知道具体结构,并不太复杂,可以请木匠来试试。我在上白村砍的树,已经阴干几个月,正好运来做高转筒车。另外,这里的水流不够湍急,还得再借助畜力来推动。一头牛恐怕拉不动,估计要用两头牛。”
穿越带来的金手指,让朱铭记得许多古书内容。
同样的,朱国祥也记得各种农书,指导木匠制作高转筒车不在话下。
父子俩边走边聊,忽见白胜操船过来。
“都头!”
邓春和石彪齐声喊道。
朱铭对这二人印象颇深,一共三位副都头,邓春是其中一个。而石彪挨板子最多,朱铭每天都要给他擦药酒,想不记住这厮都难。
白胜跳上岸来,把情况简单说明。
“这些胥吏,鱼肉乡里,无法无天!”朱铭闻言大怒。
朱国祥站在旁边看表演,他对儿子太熟悉了,一撅屁股就知道要拉什么屎。
朱铭还在继续尬演,拉着二人的手说:“你们放心,只要来我这里,便是皇帝都不怕!”
石彪说:“俺杀人了。”
“杀了哪个?”朱铭问。
“保长拦着不让俺走,俺就把他杀了。”石彪说。
朱铭拍拍石彪的肩膀:“不怕。就算官府海捕通缉,你住在山里不出去便是。我名下还有些田产,可以分给你们一些,今后便在这里好生过日子。”
“多谢都头!”邓春抱拳道。
石彪没吭声,只是咧嘴一直傻笑,都头果然不亏待自己。
朱铭勾搭着两人的肩膀,拉到旁边低语:“你们可想要报仇?”
石彪说:“俺听都头的。”
这时轮到邓春不说话,他也不知该不该报仇,而且不知道找谁报仇。李茂田只是听令做事,背后肯定有胥吏指使。
朱铭义愤填膺道:“你们两个,都是我的兄弟。兄弟被欺负,肯定该报仇的。不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这边还没稳当,等今后寻到机会,再谈报仇的事情。”
“好!”邓春重重点头。
石彪还是那句话:“俺听都头的。”
在石彪的心里,除了老母和妹妹,就只有朱都头最亲。他脑子笨,一直被人看不起,都头却每天给他擦药酒,从来没有嫌弃过他。除了爹妈,谁还能对他这般好?
一番安抚,朱铭亲自带他们去看地,又划出两块荒坡给他们建房。
再让白胜带两家人上山,暂时住进寨子里。
待朱铭离开,邓夏欣喜道:“大哥,朱都头真是好人,俺们来对地方了!”
邓春点头道:“是好人,俺知道的。”
白胜笑道:“朱大哥最仗义,这西乡县找不出第二个来。快快跟俺上山,今天暂时住下,明日就动手建房子。”
父子俩继续在河边走着。
朱国祥说:“山寨虽然易守难攻,但上上下下的,太不方便了。”
朱铭说道:“等村里粮食足够,我就要着手训练民兵,然后把宅子搬去江边。今后的发展方向,也是顺着汉江来,新增人口全在江边开荒。或许,还能搞一个江边小码头,为往来商船提供餐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