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爷家也就缺吃的,粮食好说,回库房给他们买点就成。 一路上见各处衙门官署上空龙旗飘飘。街道两边的墙上,陆续贴出一道道皇榜,看过皇榜才知道,民国已经改称宣统了,皇帝溥仪又回来了。街上的商铺和住户接通知,家家户户都要悬挂黄龙旗。 送完回来,就在门口就有警察上门,来给送黄龙旗,听警察说这些黄龙旗是辫帅张勋在从徐州进京前命人赶制的,但是由于时间仓促,制作的龙旗数量非常有限,当然不可能每家都送到,而送不到的,就命令家家都要自己购买。但是都民国好几年了,哪里去买龙旗? 拿着黄龙旗交给老张。 “快挂上,民国改宣统了。” 老张找了根杆子挂在门口,王文武和邱管事在旁看着。 “这就皇帝又回来了,民国改宣统了。” “长不了,不过您家的辫子得快处理了,别等过了,砸手里了。” “你多少出啊?” “明天,我先到街上问问,后天全部卖了。” “这么快,不等等吗?” “咱这是赚快钱,不快,这没用的东西砸手里这么办,也就阵子能买的上价。” “行,明天告诉我一声。” “您不一起。” “我看看先。” 老张挂好黄龙旗跑到跟前, “两位爷,您看怎么样。” “行,把四周是流民赶赶,别让他们聚在这里了,注意街面上有什么消息赶紧通知我们。” “好的,武爷。” “去吧!” 很快就有了消息,原来顺治门和前门周围被迫关门的龙旗店又重新开业了,而且生意立马火爆。这些店铺不分日夜地赶制龙旗,仍然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只好增加人手,可这样还不够,他们就想出妙招,在黄布上用画笔画出龙旗的图桉。 即便这样仍然供不应求,龙旗的价格一下子涨了两倍还多。 转天上工路上见满大街都挂满了黄龙旗,但因为是应急赶制,所以黄龙旗的规格和所用材料很不统一,有长的,也有短的还有三角形的;有布的、绸的、缎的,还有纸做的;有新的,也有旧的;有画黑龙的,也有画蓝龙的,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现在街面上要说生意最好的还是裁缝铺,听说宣统新任命了一大批官员,这些人当然要穿清朝的官服,那些前清的遗老也要改回过去的袍褂。但是需求太大,裁缝如何应付得过来?于是那些家里有旧服装的,就翻箱倒柜,找出了旧日的朝服,虽然已经破裂甚至生虫霉坏,但总还可以凑合着穿。 这算好的,街上看到还有穿戏服的,戏子的演出服遭到抢购,连死人穿的朝服也被人买去,长了五六倍的价钱。 卖旧货和道具的店铺,存着一些假辫子和顶戴花翎,很快就被抢购一空,购买者连价都不讲,喊一块大洋,二块大洋,甚至三块大洋,有就立马买下。 赶紧到库房,见邱管事就说:“邱大哥,你到街上看来没。” “看了。我看下午还会涨。” “那您先看着,我先回去,把我那些给出了。” “行,去吧,下午回来的时候,给我带带消息。” “好,我先走了,” 拱拱手,告辞离去。回去叫上爱琴,拿上之前准备的一大包辫子,赶紧去到火车站。大清完的时候跑出去,现在复辟了又第一时间跑回来的,肯定都是有钱人,还一块大洋,二块大洋的买,老子最少要买十个大洋,少于十个不买。 抗着一包辫子实在走不快,走到胡同口,当即叫个黄包车, “黄包车,黄包车,”“去正阳门东站,快点。” “好嘞,您瞧好吧。” 兴许是经常跑,黄包车是有快又稳,车站没票进不去,就在门口拿出一条辫子叫卖, 这时从车站门口一个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出来,有认识的远远的指认说,那位是清朝某某部的尚书,那位是某某侍郎,那位是张翰林,那位是李巡抚,这些人虽然年迈,却个个志得意满,喜气洋洋。 王文武大声叫卖到: “来看看啊,辫子,干净的辫子啊”“来看看啊,辫子,干净的辫子啊,快来看看啊。” 有人听见,在老者耳边滴咕几句,老者点点头,管家样的人走过来, “买辫子的,来二十条辫子,” “爷,一条二十块银元。” “嘿,tmd,你抢钱啊” “您别这么说,这是你情我愿的事,怎么是抢钱呢,抢钱可是要吃官司的,我这是买卖,只是贵了些。” “你tmd是贵了些吗,我家老爷可是刑部尚书,等见了皇上,你就去牢里做你的买卖吧!” “您认识小人?” “你是哪冒出来的,爷会认得你,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你配吗?” “您既然不认识小人,那怎么送小人去班房呢,”说得这位脸色有点难看“再说您的尚书老爷见了皇上,皇上一看,忠心的大臣好像早就不是大清的忠臣了,当起了民国的公民,因为啥,因为他脑袋后面辫子都没有了,” 脸色难看的说:“行了,二十就二十。” 从口袋里掏出四张一百面额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纸币递过来。 王文武可还从来没有收到过纸币,也不知道怎么辨别真假,但气势不能输,装作很懂的样子,像检查人民币一样检查一遍,“嗯,嗯”点头收下。 管家样的人差异的看来一眼,看那人的样子看来是真的了,想来这些遗老应该也做不出用假币这么跌份的事,点齐二十条辫子交予那人。 “您收好!” 那人收好回去,走到老者跟前,递过一条辫子,向四周几位老者也递出辫子,但都纷纷摆手没接,随后叫过随从,向王文武的方向指指,众随从走来表示要购买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