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刘伯温一转身,朱柏就把那纸揉成一团扔了。
他坐回自己的座位,默默扫了一圈堂上坐的人。
诶。等等这个丁赋之前不是被刷下去了么?
怎么又坐在这里?
朱柏皱眉盯着丁赋。
丁赋被朱柏一望,吓得立刻低头,恨不得钻进地板下去。
朱柏歪头想了想:丁家是武将吗?啊,对了,丁赋还有个哥哥叫丁斌。丁斌在应天卫任职,也算是武将吧。
好吧,这么算起来,是我自己的锅。
反正让武将子嗣进国子监,原本就是一种政治策略。
其实就算这些人是进了国子监,如果天资不行,又不好好学习,以后也过不了乡试。
比如丁赋这种。
老朱不会把这种小角色放在眼里的,更不会专门叮嘱他来防范。
所以随他去吧。
朱柏又接着打量其他人。
嗯,这个邓镇,也是李善长的人。
因为朱柏是金主,也多亏了朱柏,这个国子监才能顺利开张,所以陈南宾有意要让朱柏看看这半年的成果,叫了几个学生起来做赋。
朱柏听得想打瞌睡。
就有一篇文采还不错,让他提起了精神。
转头看了看,朱柏发现原来竟是老熟人欧阳伦。
这小子虽然人品不咋地,倒是有几分才情。
所有夫子都默契地不点丁赋,不然大家都难堪。
丁赋也乐得当个隐形人。
快下课的时候,朱标来了。
夫子们和学生们都起来迎接朱标。
朱标说:“听说十二弟来了,怎么没看见他。”
然后众人转头,发现朱柏已经趴在桌上睡着了。
富贵悄悄把朱柏摇醒。
朱柏揉眼睛:“昂?做完赋了。下课吧。”
朱标叹息:“十二弟这些日子奔波劳累,还要来视察国子监,真是太辛苦了。”
众人在心里狂呼:并不是。他就是单纯的不听课而已。太子殿下你也不能太包庇他睁着眼睛说瞎话。
国子监学生散学。
等闲人都出去只留下夫子们,朱标便叫人把大门关上,说:“父皇叫我来问,诸位夫子的考题出得怎么样了。”
出完了题要抄写一百多遍密封好,所以要提前出好。
陈南宾说:“我们几个还在商量,决断不下来。”
朱标问:“夫子们还没商量好么?”
然后夫子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吵起来了。
本来题目是由三位主考官拿主意的。
可是既然刘伯温,吕本这些人都在,也不好完全不问他们的意见。
坏就坏在,这个询问意见了。
刘伯温说要考策论,吕本要考政令。
两个人谁也不服谁。
其实陈南宾只想考经书子集,诗词歌赋。
李希颜说要历史不能少。
吴伯宗想考地理。
孔克仁说《大明律》肯定要涉及。
只有邓镇没意见,不过他的意见本来也不重要,提不提都一样。
朱柏听他们吵了三分钟就彻底明白了。
原来老朱不是担心某一个人,而是担心这一帮人。
这特么能统一意见就怪了。
朱标也满脸无奈。
这些都是他的老师,谁的意见他都不能不理。
朱标回头看朱柏在幸灾乐祸咧嘴笑,下意识问了一句:“十二弟怎么看。”
老朱派朱柏来就是为了这个。
朱柏却只管坐在一旁看热闹。
朱柏一边笑一边说:“叫本王说,就各位大人各出一题,然后本王来抓阄。抓到哪个算哪个。”
朱标还真的开始琢磨朱柏的这个建议:“也不是不可以。”
然后刘伯温就说:“不可,此等大事,怎么能当儿戏一般。”
李希颜:“以史鉴今。还是考元史。”
然后又吵了起来。
朱柏等他们吵累了,说:“我说夫子们啊。你们是不是忘了一个人。”
刘伯温他们回头看着朱柏。
朱柏笑嘻嘻地说:“我父皇啊,当今天子啊。”
说白了,不管选什么人,最后还不都是帮老朱打工。
你们说了又不算,瞎激动个啥?
刘伯温他们面面相觑。
陈南宾干咳了一声:“湘王的建议很好。诸位大人各出一题,然后汇总了。由我汇总交给皇上,再请皇上从中挑选几个。”
然后夫子们就散开,各写各的去了。
朱标暗暗松了一口气:太好了,终于不吵了。其实这件事都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