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卉没有直接去小院子,她去了风儿巷。
还没到十日出关之期,风儿巷外面空空荡荡,和上次来时不同,没有正在等待的客人。
明卉正想到巷子里面看一看,几步之外,一辆骡车停了下来,一个婆子搀扶着一位三十多岁的妇人下了骡车,婆子看到明卉,和妇人低语几句,便走了过来。
“小大姐,打听一下,这附近可有一位算卜的柳大娘?”婆子一口略带吴音的官话,倒是让明卉有些诧异,忍不住看向那位妇人。
妇人生得很美,是那种耐看的美,初看并不抢眼,但是细看之下,肤如雪凝,温婉如玉,虽然已非少艾,但却别有一番风韵。
明卉弯弯嘴角,柳大娘的名头还真是响亮啊,这对主仆想来是从外地慕名而来。
“巧了,我也是过来看看的,也不知道柳大娘出关了没有。”
“出关?”婆子显然并不知道柳大娘闭关十日的事。
“嗯,听说柳大娘闭关了,只是不知道何时出关,我家太太让我过来看看呢。”明卉一身大户人家丫鬟的打扮,眉宇间还带着稚气,一看就是经常出来跑腿的小丫鬟。
婆子蹙眉,嘟哝道:“都说柳大娘每天都会出摊,风雨无阻,看来这些传言都不是真的。”
那妇人也有些无奈,轻启朱唇,柔声说道:“既然来了,那就再去打听打听,若是出关了那是最好,若是还在闭关,就只能是无缘了。”
声音温温柔柔,同样是带着吴音的官话。
明卉连忙指着巷子尽头的那户人家,热心地说道:“柳大娘就住在那里。”
婆子闻言,对妇人说道:“太太稍等,老奴去问问。”
明卉忙道:“我也去。”
说着,便跟在婆子身后进了巷子。
大门紧闭,却没有上锁,明卉还往墙头上看了看,没有看到黑猫的影子。
婆子叩响大门,却没有听到动静,婆子小声说道:“会不会闭关不方便出来开门呀?”
明卉说道:“柳大娘有个小徒弟的,那小徒弟挺机灵呢。”
婆子闻言,又重重地敲了几下,仍然没人应门,明卉笑着说道:“或许是那小徒弟出门去了,没在家里,我回去告诉太太,明天再来。”
说到这里,明卉对婆子说道:“大娘,你们明天还来吗?”
婆子叹了口气:“我们只是途经保定,明天一早就要动身了。”
“哦,这样啊,那真是不巧呐。”见婆子还想继续敲门,明卉便告辞,蹦蹦跳跳地走了。
走了巷子口,见妇人还站在原地,柳眉微蹙,似是拢了轻愁。
妇人秀发如云,只绾了一支式样古雅的玉簪,玉簪的簪头不是常见的梅花或者稚鸟,而是竹枝,这是竹枝簪,女子用的不多,多是男子在用。
明卉冲妇人微微躬身,便快步离去。
这里她来过几次,对附近的街巷都很熟悉,她走到丁字街口。
丁字街口的一侧,有个卖驴肉火烧的摊子,摆摊的是一对祖孙,祖父花白胡子,咧嘴笑的时候,缺了一颗门牙。
孙女只有八、九岁,圆圆的脸蛋,圆圆的小身子,也是缺了一颗门牙。
明卉走过去,小孙女便笑着招呼:“姐姐尝尝我家的驴肉火烧吧,祖传的手艺,可好吃呢。”
明卉说道:“好啊,我要十个夹肉的,再要十个火烧坯子,不夹肉。”
小孙女立刻转身大声喊道:“爷爷,十个夹肉的,十个坯子不要肉!”
“好嘞!”
趁着老爷子做火烧的空当,明卉问小孙女:“风儿巷的柳大娘,今天没出摊啊?”
“闭关呐”,小孙女嘻嘻一笑,“我是听阿笃说的,不知道啥是闭关。”
“咦,你认识的人好多啊,连阿笃也认识?”明卉一脸的佩服。
小孙女很得意:“当然认识啦,阿笃有了钱,就来买我家驴肉火烧吃呢。”
“今天也买过吗?”明卉问道。
“买啦,买了五个呢,以前阿笃的钱只够买一个的,现在她好有钱,每天都要买五个呢。”小孙女说道。
老爷子手脚麻利,二十个驴肉火烧用油纸包好,装进明卉带来的篮子,明卉拎上篮子,去了小巷子。
汪真人修的是全真,常年茹素,但是崔娘子是吃荤的。
明卉没有进门,先去了胖婶家里,拿出五个驴肉火烧给了胖婶:“还热着呢,胖婶快尝尝。”
胖婶看到不晚,笑得眉眼弯弯:“你这姑娘真是懂事,你家亲戚也很好,刚刚住过来的,那是你表姨吧,哎哟,说话斯斯文文,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出来的。”
明卉知道胖婶说的表姨是崔娘子,便笑着说道:“胖婶您可真有眼光,我表姨还真是从大户人家出来的呢。”
胖婶又问:“我听她说,她还有两个儿子,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