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混乱(2 / 3)

集捐款。 一大早,徐容就和小张同学一起,带着爷爷进了首都剧场的大门。 走在走廊当中,小张同学给老人介绍着海报背后的大致故事,老人步伐不快,仔细地打量着,他还没看过话剧,对于这种表演形式,抱有相当大的好奇。 因为他早就听说,徐容除了演电视之外,还参加个话剧院。 小张介绍到了中途,指着一张早期的海报问道:“徐老师,什么时候你的名字能这样写啊?” 老人诧异地瞧着她,问道:“怎么,还有讲究吗?” 徐容扫了一眼海报,又转过头来白了她一眼,小张同学还真是看的起自己。 她指的是重排的《龙须沟》海报上郑老爷子单独拎出来的名字。 “爷爷,这讲究大了,名字这么横着,相当于头牌。” “噢,你要这么说,俺懂。” 一行有一行的门道,海报不大,但是内容和信息量却是一点也不小。 比如创作人员的排名,人艺的规矩,向来都是编剧在前、导演在后。 一来人艺的编剧名气向来大的离谱,鲁郭茅巴老曹当中,只鲁迅先生因客观原因未曾约稿,而是直接改编的他的文章,至于老、曹两位,都是自家人,剧本也是定制文。 二来话剧好不好看,剧本占了决定因素。 而演员的名字排起来更有讲究,谁“坐着”、谁“站着”、谁“打横儿”,都有一定的成规。 坐着,就是在海报的中间位置,把名字的三个字呈三角形排列,如果是两个字,就竖直排列,能在海报上“坐着”的演员,一般都是院里的头牌名角,或者在整个艺术界的大师级人物,如人艺如今依然健在的郑融、蓝田野老先生。 站着,就是在坐着的演员旁边或者下边竖着写下来,取一旁侍立之意,虽说是站着,但是能在海报上出现名字的,都是角儿,如院里的二流演员吴钢等人。 打横儿,又是另外一种,就是把名字横着写,有的是为了排版需要把院里名气最大的演员名字横着写,有的虽然戏份不多,但是在本行业具有极高的地位,再有就是外请的名家,比如若是邀请焦愰来客串演出,而又戏份不多,让他坐着,不太够,让他站着,又不太合适,干脆就打横儿放。 小张同学的意思,显然是“打横儿”,也就是位列剧目的名字之下或者旁边,而在编剧、导演之上。 人艺的这份待遇,就是找遍国内的演员,也没几个能够享受。 进了剧场的门,徐容就不由地皱了皱眉头。 他感觉自己进的不是剧院,而是电影院,观众席已经坐了不少人,大概春节期间,学生还未开学,今天来看戏的观众大多很年轻,有的瞧着还未成年。 说笑的、吃东西的,不一而同。 剧院的氛围和戏园子、电影院最不同的一点,就是安静。 毕竟是花了几百上千买的票,要是因为吃东西、聊天,错过了精彩的片段,那可就可惜了了。 老人还是第一次看话剧,坐下之后,老人看向小张同学:“晓斐,这看一场,几块钱呢?” 小张同学张嘴就来:“六...” 徐容忙打断了她,道:“六块。” 老人想了想,轻轻摇了摇头,道:“有点贵,庙会听戏都不要钱的。” 小张同学偷偷瞧了徐容一眼,干笑了声。 徐容顺手的把话接了,道:“人家一演俩钟头,也得让人买两瓶水润润嗓子不是。” 今天演出的《雷雨》,由杨力新和恭丽君领衔,从对剧本的阐述上而言,算是院里的第三版。 刚坐下没大会儿,濮存晰不知道什么时候摸了过来,一屁股坐到了他旁边,道:“来啦?” “你怎么也来了?” 濮存晰笑着道:“我听说你要过来看,就让人把旁边的座留下了。” 此时,濮存晰才注意到徐容和小张同学之间的老人,忙道:“这位叔是?” 老人瞧着濮存晰,不由微微惊讶,因为他电视的时候,老看见他。 徐容介绍道:“这是我爷爷,过完年刚从老家过来的。” 濮存晰忙起了身,道:“徐叔您好。” “嗯,你好你好。”老人极稀罕地看着濮存晰,本想跟真人说道两句,可是注意到前方的幕布拉动,又忙住了口。 《仙木奇缘》 小张同学忙打包里摸出了个黑色眼镜盒,掏出了眼镜,递给了老人,轻声道:“爷爷,眼镜。” 她的声音不高,但濮存晰却立刻转过头,盯着两座之隔的她,看到她的动作后,严肃的面容又忽地笑了,而没再说什么。 剧场内,也缓缓安静下来。 这是剧场的氛围,一旦开演,即使咳嗽,大多数人也会尽力压低声音。 随着幕布拉开,蛙叫、蝉鸣,渐渐显露出忙碌的丫鬟四凤和管家鲁贵的身影。 只是台词没说几句,徐容的眉头便缓缓皱起,台上的两个演员,状态不对。 很快的,他便意识到了原因。 剧场内有观众笑场。 考虑到接下来自己也要排这个戏,他自一开始就看的相当认真,台上的两位演员,太致力模仿被奉为经典的54版了。 只不过他一直在集中注意力观察台上,却忽略了观众席上的动静。 笑声并不是偶然。 演四凤的白会刚又说了两句,笑声再次响起。 而这种笑声,又反过来影响了台上的演员。 而且随着演员上台,尤其是周萍和周冲的接续出场,观众笑场的情况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愈发激烈,一些明明悲剧式的台词和片段,不但没有引起观众的同情和沉默,竟然激起哄堂大笑。 在现场的反馈下,尽管台上的演员还没有出现忘词、错词的低端失误,但节奏、状态,已然乱的一塌糊涂。 徐容虽然坐在观众席,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