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商讨讨伐大计(2 / 3)

异维度游戏 最终永恒 2600 字 2023-02-20

还是保持着应有的礼仪,声音却低了下来:“昆仑山风景独好?错了,大错特错……老先生,我就直接问了,这龟府,可否是皇天大帝所属势力?” 老头的眉毛,微微一挑。 果然啊,这老头知道些什么。 不过他们的来意又是什么呢?是来投靠的,还是来砸场子的?还是单纯的询问上几句? “是,却也不是。”他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既然傅先生已知道‘皇天大帝’的存在,也应当明白,它并非普通的神祗,我们这些人,相当于其合作者。” “皇天大帝并没有任何明确的指示,我们也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一些小事罢了。” “敢问,皇天大帝的意图是什么?”傅天元又问。 “可能是,为了改变山海界之格局吧……” 这话其实只说了半句,随着山海界的不断开荒,就连地球以及蓝星的格局,也被强行修改了。 在未来,每个地球人或者蓝星人,都能够以低成本的方式,来到山海界。 而这里有着另外的制度——六道轮回,能够轮回下一世! 人们很难想象,随着生命与死亡的规则被改变,数百年之后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 当前的人们只知道,他们是时代的推动者。 至于时代的车轮究竟会被推到哪里,实在是无法预测。 “不瞒您说,昆仑山的形式很差。神祗西王,随时有可能爆发吃人恶念。”傅天元斟酌片刻,再一次说出了一段,令人震撼的信息。 “而我等三人,见过皇天大帝,得到其一承诺……” “承诺?!”老头惊了。 这段话实在有些劲爆,既涉及到昆仑山上的“西王”,又关系到了大乾王朝,“皇天大帝”等多方势力,算是诚意十足。 至此,话匣子终于打开。 “皇天大帝的本体,是一颗巨大的太阳么……” “神兽谛听,变成了忠犬将军。” “西王一旦吃人,生灵涂炭。山海界之变,近在迟尺……” “我昆仑一脉正在谋划对抗方案,无奈实力不济,又丢失了神兽谛听……” “此事,皇天大帝应该不至于不管……推动山海界的变革,不仅仅关系到了数十上百亿的平民生活,也和我们自身的利益有关。” “皇天大帝开辟了六道轮回,做出伟大业绩能够获得功勋,不但有一些奖励,还能够活出下一世。” “原来如此……正因为六道轮回的存在,那些恶神,才被强行驱使着干体力活。皇天大帝的威能,恐怖如斯。” “与其对比起在地狱接受折磨,那些恶神宁愿日日夜夜干体力活,可见那地狱道的可怖。” 六道轮回? 傅天元、仲礼、仲和三人,回想起当初进入的神秘空间,齐齐抖动了一下,汗流浃背。 谈话不知不觉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从一开始的相互试探,再到后续的深入交流,再到探讨未来的方向,算是缔结下初步的友谊。 老头又带着这行人参观了几个核心工厂——水力织布工厂,通过水力驱动进行织布,一台机器的效率大约是普通纺织人工的140倍。 那密密麻麻的布料,生产速度极快,就连周边的棉花也完全不够用了。农民们连夜开始种植棉花,以期待来年有个好收成。 还有一个小规模的炼铁工厂,通过从游戏训练营,传送过来的高炉炼铁冶炼出生铁。 将铁水灌注到模具当中,效率大约是铁匠的10万倍以上! 一个铁匠,两三天锻造出一把菜刀算是不错的了。 但这个钢铁厂嘛,一天几万把菜刀不成问题! 那红彤彤的铁水,那轰隆隆的机械响动声,居然如此美妙! 当然,最重要的便是战争道具了,狰狞的炮口,蒸汽机枪,肉山炸弹,还有一些奇物道具,全都是游戏训练营中运送过来的。 这些人东瞧瞧西看看,简直惊讶地不行。 这些武器,意味着安全与稳定,对抗西王稍稍差了些,但对抗大部分的恶神足以! 而工厂中,各种物资的产出,意味着源源不断的财政收入,难怪龟府雇佣了这么多的工人,却不会财政亏空,皆因为这些奇妙的机械! 而每一个在这里工作的工人,脸上均洋溢着自豪与骄傲,因为在这里工作给与的薪酬很高,甚至连社会地位都随之升高了一大截! 难怪那和尚“秋远”改了信仰,有这等生产力大法,谁还愿意去诵经念佛? “这是器械……皇天大帝所创?”大师兄仲礼不由得诚心问道。 秦先生摇了摇头:“并非如此,皇天大帝很少管事。这里依靠的是人自身的力量,是我们根据物理、化学、数学的发明创造。为何学校要推广教育?因为需要足够的人才,否则连操作机械的工业人口都没有。” “这是能够向外推广,并改变世界的产物。皇天大帝只是一个助力,能清扫掉不少阻碍,但改变世界的依然是人类本身。” “而皇天大帝应该也是这样想的,它从不指手画脚阻碍我们的生产。” “它只是帮忙处理掉那些碍事的恶神。在六道轮回的帮助下,或许……这里比我们那里更有潜力。” 他喜悦的同时,又有些烦恼,原本还以为是大反派的昆仑一脉,怎么突然间投靠了呢? 突然间从敌人,变成了朋友? 但仔细想想,弃暗投明才是人间真理。 那漫山遍野的神佛,都想着吃人,就连昆仑山也不安稳,也就只有这里的不吃人,还在发展生产力,不投靠才是傻子行为了! 一路参观下来,气氛从一开始的热烈,却慢慢变得的沉默,傅天元的学生们都凝滞住了呼吸,脸上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沮丧之色。 这一番话,放在昆仑一脉耳中,简直不啻于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