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便发现往来在大江之上的船只比他离开京师之时,最起码翻上了一倍。
当然,这些船只,毫无疑问还是得给陈堪乘坐的巨无霸宝船让出航道。
好在大江足够宽阔,能够容纳更多的船,一艘宝船自然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陈堪站在甲板上,十一月的江南虽然没有下雪,但也很冷了,所以陈堪已经换上了洁白的狐裘。
望着眼前来来往往的船只,真真是百柯争流千帆竞发,热闹至极。
河道上有尖底的海船,也有平底的河船,但无一例外,所有的船上都拉满了各种货物。
这一幕在重农抑商的大明来说,绝对是非常罕见的。
但陈堪很快便想明白了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郑和。
郑和去了一趟日本之后,大明与倭国之间来往的船只便络绎不绝,大明从倭国运回来的银子更是一次比一次多。
虽然每一次都是打着做生意的名义,但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变相的掠夺。
倭国银子多,所以倭国的银子不值钱。
大明的货物又是倭国紧缺的,大明提出要用倭国的银价结算,倭国根本就没有拒绝的余地。
因为除了大明以外,倭国周边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提供这么多大宗的物资。
那些被带入大明本土的倭银,只需要道户部容成银锭,摇身一变就变成了银行的储备金。
银行的储备金多了起来,自然便可以印制更多的宝钞。
这些宝钞经过大明商人的手被带到了大明的每个角落,有的商人甚至已经将宝钞带出了国门,最远的已经到达了东南亚一带。
而宝钞一张纸出去,带回来的却是真金白银或者大明紧缺的货物。
而陈堪之所以说这一切都是郑和造成的,原因也很简单。
商道。
郑和打通了商道。
商道是世界各地货币和货物流转不可或缺的道路。
一旦商道打通,物资和货币就能流动起来。
有了皇家珠玉在前,商人们的胆子自然便大了起来。
况且,海贸上的钱朱棣一个人也挣不完,与其便宜了江南的士绅豪族,倒不如将所有商人都拉进来分一杯羹。
这样大明除了朱棣的内库能够富裕起来,国库也能收到更多的商税。
而士绅豪族的压力,在朱棣看来哪都不叫事儿,你士绅豪族势力再大,也没办法约束商人。
更不要说这些商人还是交了保护费的,就算你士绅豪族势力想要对这些商人下手,也得先过了户部尚书蹇义那一关。
蹇义可不是王钝,能够任由他们拿捏。
那是一个疯起来连自己都砍的家伙,钱进了他的口袋,士绅豪族想让他吐出来,除非他们已经做好了两败俱伤的准备。
士绅豪族有这个胆量吗?
想来是没有的。
毕竟,还有一个朱棣在一边虎视眈眈,两败俱伤的情况下,只会便宜了他们眼中的篡位者朱棣。
陈堪眼前这些比去年多了一倍的商船就是明证。
现在户部,士绅豪族,皇家形成了一个三角形,他们之间稳定下来,大明的海贸便也有些畸形的繁荣起来。
但在陈堪眼里,这点畸形也不过是早晚会被时间修正的一道疤痕而已。
毕竟商人的天性就是逐利的,一旦让他们尝到海贸的甜头,太祖爷片板不得下海的禁令也就成了一张空令,被废除是早晚的事情。
在船头上站了半个时辰,陈堪收回了视线。
他刚才数了一下,这半个时辰,光是朝宝船迎面驶来的商船便有六十多艘,这还不包括与宝船同样逆流而上的商船。
陈堪不清楚前宋海贸繁荣时的货物流转速度,但就这样的繁忙程度,他基本上可以确定,远超除了大宋之外的历朝历代,包括前元。
“侯爷,前面是瓜州码头,咱们是否需要在瓜州休息一夜?”
李四的声音惊醒了沉思中的陈堪,陈堪抬头看去,果然看见了大江边上一座小城矗立。
到了瓜州,即便是逆流而上,也只需半天时间便能到达京师,所以陈堪挥手拒绝了李四的提议。
“继续走吧,赶在天亮之前回到京师!”